[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动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5718.3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3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客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00 | 分类号: | B60L7/00;B60T8/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装置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产品制动主要有液力制动、气制动等。小型车常用的为液力制动,其工作原理是:制动总泵和制动分泵通过管路联通,管路内充满液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推动制动总泵,压缩制动液体,产生的压力传递到各轮的制动分泵上,使得制动摩擦片压紧制动盘,从而产生制动力。液力制动通常借助发动机的进气负压进行助力,以减轻驾驶者的体力强度。大客车、大卡车等因运动惯量大,要求的制动力大,通常采用压缩空气制动,该制动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制动总泵与制动分泵间使用气阀及气管连接,发动机上安装空气压缩泵,发动机工作时,便带动气泵不停地向制动气管路打气,以使得管路内具备一定的压强。制动时,驾驶员踩下制动阀门,使压缩空气通向各轮的制动分泵,使得制动分泵压紧制动蹄片和制动盘,产生制动力。
虽然传统的制动系统结构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达到了非常成熟的技术水平,现已广泛地在各种汽车上使用。但其都有以下缺点:(1)管路结构复杂,如有故障,维护比较困难;(2)均需借助发动机作为助力或者制动力的动力源。当下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许多新能源汽车不再配备发动机或者运行过程中并不需要发动机一直工作,这就导致了这些新能源汽车不得不额外地增加附加设备来满足制动系统要求。例如,乘用车增加电动的真空发生机来提供制动助力,商用车增加电动的空气压缩泵等,这不仅增加了整车的配置成本,也使得配置结构复杂化,同时,能量的多环节转换也降低了能源的使用效率,与新能源汽车的初衷相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制动系统,该系统提出在汽车上采用电动传动机构来代替现有的活塞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电动制动系统,包括安装在汽车每个车轮轮毂处的制动蹄片和制动盘,还包括控制器、电机、减速传动机构,控制器与电机相连,用于根据刹车信号控制电机的正反转,电机与减速传动机构相连,减速传动机构在电机转动的带动下控制制动蹄片的进退,在制动过程中,制动蹄片挤压制动盘。
作为优选,所述系统每个轮毂处包括两个电机,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在其中一个动作不正常时在控制器控制下进行切换。从而确保制动过程中行车的安全。
更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电机串联,在整车上电时,控制器控制两个电机分别动作进行互检:控制器控制其中一个电机旋转动作,通过检测同轴串联的另一个电机产生的电压信号,判断电机是否运转正常。反之,同理。互相检测均为正常时,控制器判断系统正常。否则,则控制器判断制动系统故障,禁止行车,以确保安全。
优选的,所述减速传动机构为齿轮蜗杆传动机构。这种传动方式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平稳、制动时震动小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车轮转速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设置在轮毂处。在制动过程中,控制器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可检测车辆当前的转动情况,进而通过控制电机调节制动力,实现制动滑移控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制动系统管路结构复杂、新能源汽车制动力源转化环节多、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电机、控制器、减速传动机构共同构成电动制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速传动机构采用齿轮蜗杆传动机构,该机构控制更精确,结构紧凑、工作平稳、制动时震动小。
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两个串联的电机共同进行制动,一方面在开车前就进行互检,另一方面在制动过程还能够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切换,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4、本实用新型采用电驱动,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点,更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客车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客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57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