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部保护装置以及引导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6726.3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3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靖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13 | 分类号: | B60R21/213;B60R21/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部 保护装置 以及 引导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部保护装置以及引导托架,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承受安全气囊的膨胀所带来的负荷且将安全气囊顺利地引导到车厢内侧,并且能够在充气装置不工作的小规模碰撞时吸收乘坐人员的头部所带来的负荷的头部保护装置以及引导托架。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头部保护装置,众所周知具备安全气囊以及引导托架的头部保护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175920号公报)。在该专利文献中,例如,如图9所示那样公开了一种头部保护装置101,该头部保护装置101包括:安全气囊102,其在充气装置工作而使气体流入该安全气囊时从柱部105与顶棚部件106之间按压打开顶棚部件106并向下方展开膨胀;以及金属制的引导托架103,其向车厢内侧引导通过充气装置的工作而展开膨胀的安全气囊102。该引导托架103具备收纳安全气囊102的上下的引导壁部111、引导壁部112以及连结上述引导壁部111、引导壁部112的端部的连结壁部110,且该引导托架103形成为纵剖面呈大致U字状。
在此,在上述专利文献的技术中,一端形成为自由端的引导壁部111能够在安全气囊102展开时承受安全气囊102的膨胀所带来的负荷且能够将安全气囊102顺利地引导到车厢内侧。然而,在充气装置不工作的小规模碰撞时,上述引导壁部111无法在被施加乘坐人员的头部所带来的负荷的情况下吸收该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部保护装置以及引导托架,该头部保护装置以及引导托架能够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承受安全气囊的膨胀所带来的负荷且能够将安全气囊顺利地引导到车厢内侧,并且能够在充气装置不工作的小规模碰撞时吸收乘坐人员的头部所带来的负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方案涉及一种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头部保护装置具备:安全气囊,其被配置在车辆的柱部的上方的顶棚部件覆盖,并且该安全气囊在充气装置工作而使气体流入该安全气囊时从上述柱部与上述顶棚部件之间推开该顶棚部件并向下方展开膨胀;以及引导托架,其以被上述顶棚部件覆盖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柱部的上方侧,并且向车厢内侧引导通过上述充气装置的工作而展开膨胀的上述安全气囊,上述引导托架具备:安装面部,其沿着车身面板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安装于该车身面板的安装部;引导壁部,其从上述安装面部的下端部朝向车厢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支承上述安全气囊的支承部;以及抵接部,其连结于上述引导壁部的车厢内侧端部且抵接于上述顶棚部件,在上述引导壁部的上述支承部与上述抵接部之间的位置形成有脆弱部,该脆弱部在上述充气装置不工作的碰撞时受到乘坐人员的头部所带来的负荷的作用而向车厢外侧变形。
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脆弱部在上述引导壁部的上述抵接部的附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
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引导壁部的背面、且是在上述脆弱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侧分别形成有抵接于上述车辆面板的肋。
在技术方案3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托架具备从上述抵接部向车厢外侧折回并成为自由端的折返部,在该折返部连结有上述肋。
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脆弱部由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的通孔构成,并且该通孔的车厢内侧的上表面周缘部具有朝向上述引导壁部的背面倾斜的倾斜面部。
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脆弱部在上述引导壁部的上述抵接部的附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在上述引导壁部的背面、且是在上述脆弱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侧分别形成有抵接于上述车辆面板的肋。
在技术方案6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托架具备从上述抵接部向车厢外侧折回并成为自由端的折返部,在该折返部连结有上述肋。
在技术方案7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脆弱部由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的通孔构成,该通孔的车厢内侧的上表面周缘部具有朝向上述引导壁部的背面倾斜的倾斜面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67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