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机器人被动柔顺手腕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0125.2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1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高金刚;杨文兴;张永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金刚 |
主分类号: | B25J17/02 | 分类号: | B25J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 机器人 被动 柔顺 手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机器人被动柔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装配流水线跟踪抓取及精确定位装配。
背景技术
六轴工业机器人作业过程中,末端位置由前三轴决定而姿态由后三轴决定,作业工具往往直接安装在末轴法兰盘上,当机器人进行如弧焊、喷涂等作业时,不需要与工件直接接触,对机器人只需要进行运动控制,而另外一些应用如自动抓取、装配等,末端夹具将与外界作业对象发生接触,并要求有适当的压力,位姿误差将使夹具与工件发生碰撞。如果在末轴法兰盘与夹具之间加装一柔顺手腕,可有效避免碰撞。比如机器人抓取传送带上运动的工件,在抓取瞬间很难实现无碰撞接触,而被动柔顺手腕可实现夹具与工件间的“柔性”抓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机器人被动柔顺手腕,该手腕兼有柔顺抓取、自动定位及精确装配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机器人被动柔顺手腕,包括壳体2-1, 壳体2-2, 壳体2-3, 壳体2-4,活塞式锥形杆气缸3,大弹簧4,小弹簧5,连杆6,圆柱体7,凸缘8,法兰盘9,其特征是:壳体2-1与机器人法兰盘1之间以及壳体2-1, 壳体2-2, 壳体2-3, 壳体2-4相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活塞式锥形杆气缸3在尾部进气口加压情况下锥形杆可向前推进,失压后在大弹簧4的推力作用下,可退回气缸,连杆6以铰接的方式将小弹簧5与圆柱体7连接,凸缘8在壳体2-3与壳体2-4间滑动,法兰盘9以螺纹连接方式与末端夹具连接。小弹簧5的个数应采用奇数,圆柱体7受外力作用下,在小弹簧5均布平面内向任意方向移动时,均受到小弹簧5的推、拉力作用。凸缘8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在壳体2-3与壳体2-4间滑动,以实现圆柱体7及法兰盘9的导向运动。活塞式锥形杆气缸3的锥形杆以10°形面夹角实现圆柱体7的定位。
本装配机器人被动柔顺手腕,解决了抓取过程中夹具与工件的碰撞接触以及抓取后工件定位问题,与自动化流水线配合使用,可用于工件装配、分拣、装箱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I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图1中A-A剖面图。
图4是图1中B-B剖面图。
图5是图1中C-C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机器人被动柔顺手腕,包括壳体2-1, 壳体2-2, 壳体2-3, 壳体2-4,活塞式锥形杆气缸3,大弹簧4,小弹簧5,连杆6,圆柱体7,凸缘8,法兰盘9,其特征是:壳体2-1与机器人法兰盘1之间以及壳体2-1, 壳体2-2, 壳体2-3, 壳体2-4相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活塞式锥形杆气缸3在尾部进气口加压情况下锥形杆可向前推进,失压后在大弹簧4的推力作用下,可退回气缸,连杆6以铰接的方式将小弹簧5与圆柱体7连接,凸缘8在壳体2-3与壳体2-4间滑动,法兰盘9以螺纹连接方式与末端夹具连接。
图1为结构示意图,工作原理如下:法兰盘9上安装有夹具,当工件在传送带上移动时,夹具抓取工件的同时,工件继续向前运动,此时法兰盘9带动凸缘8、圆柱体7与工件同方向移动,凸缘8在壳体2-3与壳体2-4间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起导向作用,参见图5。当圆柱体7圆心偏移后,小弹簧5将给予圆柱体7一定的推、拉力,起到缓冲作用,以实现外部夹具与工件的软接触。小弹簧5个数采用奇数且均布于壳体2-2内,采用奇数主要是考虑圆柱体7动力学性能的平稳性,理论上讲小弹簧5的个数越多,圆柱体7的平稳性越好,自转越不明显,但受限于壳体2-2的半径,此处采用9个,参见图4。当夹具抓取工件离开传送带后,活塞式锥形杆气缸3加压,将锥形杆嵌入圆柱体7的锥形孔内,对圆柱体7进行定位,考虑到圆柱体7有轻微的自转,故锥形杆与锥形孔间的形面夹角取10°,以便于锥形杆的嵌入,从而实现定位,参见图2及图3。圆柱体7定位后,凸缘8、法兰盘9及外部夹具、工件也随之定位,以便于机器人精确装配、分拣或装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金刚,未经高金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0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介质悬浮液密度自动测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读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