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轮圈盖及其与汽车轮圈的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4047.5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1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燕清 |
主分类号: | B60B7/14 | 分类号: | B60B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陈践实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轮圈 及其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指一种汽车轮圈盖,以及其与汽车轮圈的组合结构,尤指利用向外穿设汽车轮圈的螺杆、螺帽,同时将汽车轮圈盖卡掣于汽车轮圈外侧的汽车轮圈盖及其与汽车轮圈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轮圈10的组接结构如图1所示,是指在汽车轮轴20的(轮毂)外侧设置一定位盘30,而定位盘30的端面向外设置数个螺杆40,而汽车轮圈10是由该数个螺杆40穿设后而装设在定位盘30的外侧处,且由数个螺帽50各螺接在螺杆40的外侧而成。
其次,许多汽车使用者在汽车轮圈的外侧再组装汽车轮圈盖,以达到增进外观视觉效果以及保护汽车轮圈的目的,目前中国台湾法令虽无禁示加装汽车轮圈盖的规定,但基于安全理由,汽车轮圈盖在车辆行驶中不可以脱落,实为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目前现有的汽车轮圈盖均于内侧面周边设有各种脚卡,对应于汽车轮圈的镂孔而迫结组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62380、M384777号等,另外,汽车轮圈在业界又称为汽车钢圈),但实际上实施时,因为各厂牌的汽车轮圈的镂孔形状都有一些尺寸公差,故都存在汽车轮圈盖迫结之后密合度不佳的情形,虽然外观上无法看出其密合缺失,但在高速行驶时若遇到路面不平时,即会造成汽车轮圈盖弹性脱落的严重缺失,而影响交通安全甚巨。因此,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汽车轮圈盖与汽车轮圈组装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有效改进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轮圈盖及其与汽车轮圈的组合结构,该汽车轮圈盖具有一中央部,而主要改进在于:该汽车轮圈盖于该中央部的周边另等距设有数个透孔,且该透孔向该汽车轮圈盖的内侧边各延伸一孔环,而该孔环各设有数个剖沟,使该孔环各呈设为数个具弹性力的环壁,且该环壁的内侧边顶端的内缘各突设一卡环。
另外,该汽车轮圈盖等距具有数个轮肋,且该轮肋之间各为一通孔,而该数个轮肋的外侧延伸至该汽车轮圈盖的外缘,且该数个轮肋的内侧连接至该中央部,而该透孔各对应设置于该轮肋。
承上所述结构的汽车轮圈盖,用以组装于汽车轮圈的外侧,而汽车轮圈盖与汽车轮圈的组合结构为:该汽车轮圈组装于一汽车轮轴的一定位盘的外侧,又该定位盘向外设置有穿设该汽车轮圈的数个螺杆,且该螺杆的外侧各由一螺帽螺接,并该螺帽的外壁各具有一突环;而主要组合改进在于:该定位盘的锁接的螺杆、螺帽各对应穿设该汽车轮圈盖的透孔,且由各该环壁的卡环弹性迫过该螺帽的突环而组接。据此,使该汽车轮圈盖改由该数个螺帽的突环卡掣抵紧于各环壁的卡环外侧,以改进现有组装的缺失。
其中,该汽车轮圈具有数个镂孔,且该镂孔对应于该汽车轮圈盖的通孔。
因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借助汽车轮圈盖设置数个透孔,且使汽车轮轴的定位盘的数个螺杆、螺帽对应穿组,并由汽车轮圈盖的各环壁的卡环弹性迫过螺帽外壁的突环,据使汽车轮圈盖被紧密卡掣于汽车轮圈的外侧,而达到组构简便快速,且有效防止汽车轮圈盖脱落的优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汽车轮圈与汽车轮轴的定位盘的立体组接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实施例系统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轮圈盖的主要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分的组合动作及组合结构实施例平面图。
其中:
(现有技术实施例)
10汽车轮圈 20汽车轮轴 30定位盘
40螺杆 50螺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汽车轮圈盖 11中央部 12轮肋
13通孔 14透孔 15孔环
151剖沟 152环壁 153卡环
2汽车轮圈 21镂孔 3汽车轮轴
4定位盘 41螺杆 42螺帽 421突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燕清,未经王燕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40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冲击轮毂
- 下一篇:双加工台数控玻璃雕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