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救援探测智能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6413.4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0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双全;陈道方;段洪涛;刘新科;苏振兵;康亚可;闫汉;李泽钊;蔡旭;张久华;孙召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双全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62D6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救援 探测 智能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援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救援探测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洪水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将机器人技术、营救行动技术等融合,研制并开发用于搜救、营救、灾难处理的装置,是救援设备领域一个挑战性的新领域。
近年来,特别是“9.11”事件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制军用机器人、探测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扫雷机器人、排爆机器人和消防机器人等危险作业机器人。救灾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个新兴发展领域,属于危险作业机器人的一个分支,具有危险作业机器人的特点。在世界各地,由于自然灾害、恐怖活动和各种突发事故等原因,灾难经常发生。在灾难救援中,救援人员只有非常短的时间(约48小时)用于在倒塌的废墟中寻找幸存者,否则发现幸存者的几率几乎为零。在这种紧急而危险的环境下,救灾机器人可以为救援人员提供帮助。因此,将具有自主智能的救灾机器人用于危险和复杂的灾难环境下“搜索和营救” ( SAR)幸存者,代替人来处理复杂坏境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新兴而富有挑战性的领域。
不过一般机器人行动都不太利落,遇到障碍物通常只能绕道而行,绕不过去,则只能就此作罢。此外,现有的救援机器人功能太过单一,大都是只具备将伤者转移的功能,其他的危机处理等功能都没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救援探测智能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车体和车轮,车轮位于车体的下方,车体内设置了集成模块、摄像头、GPS定位模块、 温度检测模块、湿度检测模块、人体信号检测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摄像头、GPS定位模块、 温度检测模块、湿度检测模块、人体信号检测模块将采集的信号输送给集成模块,集成模块将数据整合后,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输送到计算机中。
所述的车体内还设置了灭火器、氧气瓶和电机,计算机将控制信号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到集成模块,然后由集成模块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灭火器、氧气瓶、电机的开和关。
所述的车轮由六个滚轮组成,三个为一组,三个滚轮的圆心组成一个正三角形,两组滚轮通过连接片对称连接。
所述的连接片内设置了一个主动齿轮、三个传动齿轮和三个转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传动齿轮与转动齿轮相连;转动齿轮位于滚轮的圆心上,控制滚轮的转动。
所述的车体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车体的连接处可向内陷,计算机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集成模块开控制两部分车体所呈的角度。
所述的车体内还设置了生命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内设置了摄像头、GPS定位模块、 温度检测模块、湿度检测模块、人体信号检测模块,机器人进入现场后,能第一时间采集到现场的情况,包括温度、湿度、火灾情况,伤员情况,伤员的位置等等,然后采集到的信号都整合到集成模块中,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送到远方的计算机中,计算机可以通过前方发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紧急处理,并发出指令,进行灭火、伤员转移、伤员位置探测等,能做到快速、准确、及时地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由六个滚轮组成,三个为一组,三个滚轮的圆心组成一个正三角形,两组滚轮通过连接片对称连接;这样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不会受路况影响,在震后废墟中可自由行走,也可以攀爬楼梯。
本实用新型将行星齿轮结构运用到轮子上,大大提高了行走时的快速、灵活性。能够灵活的在环境、路况比较恶劣的地方快速前进。机器人自身佩戴的无线摄像头通过无线模块将视频传到电脑上,给救援人员提供实时的现场信息,方便救援人员快速的制定、实施救援。同时机器人自带的喷洒系统可以在恶劣的环境或疫情比较严重的灾区代替人进行喷洒消毒。
两部分车体的连接处可向内陷,这样可根据伤员的情况,调节车伤员最舒服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车体,2为车轮,3为滚轮,4为连接片。
图2为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3为滚轮,4为连接片,5为主动齿轮,6为传动齿轮,7为转动齿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双全,未经张双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6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运动捕捉的浸入式虚拟现实系统
- 下一篇:一种船用减震电缆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