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基色LED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1282.6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鲍锋辉;乔翀;任荣斌;周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鸿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48;H01L33/54;H01L33/5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张少君 |
地址: | 51089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色 led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尤其是一种多基色LED。
背景技术
LED因为色彩丰富、体积小已逐步取代传统的舞台灯光源,广泛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目前常用的LED全彩系列舞台灯光源主要包括三种方式,一种是分立式的RGB LED集成光源;一种是RGB集成于单个分立式器件形成点光源;另一类是COB光源。这三种封装形式的光源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分立式的RGB LED光源,即RGB 三基色芯片分别封装在不同的器件中,对于这种光源虽然可以通过电路分别控制形成不同色光,但这种分立式的RGB LED光源仍属于点光源,它在应用时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1)在高光通量要求的场合,需要较多数量的RGB LED光源才能满足要求,因此光源所占空间体积大,成本高,安装拆卸等操作不方便。(2)每个LED光源均是点光源,灯具内极易出现“点状效应”,即灯具内各个LED光源存在明显的亮点状,而且在进行灯具的二次光学设计时,混色困难,灯具的出光往往出现“多色斑效应”,即灯具的出光光斑存在不同颜色的分离。
对于集成式RGB COB光源器件,由于光学设计的缺陷造成色彩混合不均匀,因此光斑形成不良。
对于RGB LED集成单颗分立式器件的点光源,由于缺少白光,让器件的亮度只能靠同时调节R、G、B芯片通电流大小。而普遍RGBW集成单颗的分立式器件点光源存在的问题是造价高,白光点胶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基色LED,是RGBW集成单颗的分立式器件,并且对于白光的点胶非常简单,因此造价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基色LED,包括支架和LED芯片,所述支架包括塑胶绝缘层、设于所述塑胶绝缘层内的铜柱,所述铜柱上分为RGB区和w区,所述RGB区上设有红光芯片、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所述w区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激发产生白光的LED芯片和荧光粉层。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点胶形成白光的良率,利用凹槽控制点胶位置和形状,并可通过胶量控制在出光面形成凹面、平面或凸面,因此可以控制白光出光效果,同时减少人工操作的随机性,入档率也将大大增加。
作为改进,用于激发白光LED芯片为蓝光LED芯片,对应的荧光粉层为黄色荧光粉;或者蓝光LED芯片,对应绿色荧光粉加红色荧光粉层;或者蓝光LED芯片,对应绿色荧光粉加黄色荧光粉再加红色荧光粉混合。
作为改进,所述支架上方设有透镜。
作为改进,所述铜柱上的凹槽通过冲压或模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点胶形成白光的良率,在铜柱上开设凹槽,利用凹槽控制点胶位置和形状,并可通过胶量控制在出光面形成凹面、平面或凸面,因此可以控制白光出光效果,同时减少人工操作的随机性,入档率也将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多基色LED,包括支架和LED芯片6,所述支架包括塑胶绝缘层1、设于所述塑胶绝缘层1内的铜柱2。所述塑胶绝缘层1周边设有引脚5,所述塑胶绝缘层1内于铜柱2周边设有焊盘4,引脚与焊盘4一一对应连接。所述LED芯片由四基色LED芯片RGBW组成;所述铜柱2上分为RGB区和w区,所述RGB区上设有红光芯片、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所述w区上设有通过冲压或模压成型的凹槽3,所述凹槽3内设有用于激发产生白光的LED芯片和荧光粉层;此凹槽3的特点在于,其尺寸可以根据芯片大小设计,并至少能够容纳一颗芯片,凹槽3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荧光粉混合硅胶的胶量进行设计。最后在所述支架上方设有透镜。用于激发白光LED芯片为蓝光LED芯片,对应的荧光粉层为黄色荧光粉;或者蓝光LED芯片,对应绿色荧光粉加红色荧光粉层;或者蓝光LED芯片,对应绿色荧光粉加黄色荧光粉再加红色荧光粉混合。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点胶形成白光的良率,利用凹槽3控制点胶位置和形状,并可通过胶量控制在出光面形成凹面、平面或凸面,因此可以控制白光出光效果,同时减少人工操作的随机性,入档率也将大大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鸿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鸿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12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