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混凝土轨枕液压更换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3440.5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5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君;钱斌;陈善骅;张健康;郭志强;资林勇;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B29/10 | 分类号: | E01B29/1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011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混凝土 轨枕 液压 更换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液压更换设备,特别是采用液压技术及新型的机械结构,对铁路线路的混凝土轨枕进行更换作业的设备。属铁路工务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既有线大修施工更换混凝土轨枕的作业方法是:采用的是人工使用撬棍等工具更换,没有机械设备在整个轨枕更换作业过程中使用。人工更换轨枕的作业步骤如下;1、扒开轨枕周围石碴;2、拆卸扣件;3、使用绳索和撬棍把轨枕拉出钢轨底部;4、使用绳索和撬棍把轨枕拉入钢轨底部;5、使用撬棍和板手安装新扣件。由于没有机械设备在轨枕更换作业中使用,工人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而且Ⅲ型轨枕重量为:2.5m-320千克/根、2.6m-363千克/根,各型岔枕重达200千克─600千克,用人工更换轨枕存在较高的人身安全风险,特别是在桥梁和隧道更换轨枕时,安全风险更高;同时存在作业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一种采用液压技术及新型的机械结构,以机械方式代替人工更换轨枕的铁路工务机械设备。它以小型汽油机为动力源,同时应用齿轮泵、固定架、固定钩、拉伸装置、液压绞车、旋转装置,实现轨枕更换过程中旧轨枕拉出新轨枕拉入的机械操作,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铁路混凝土轨枕液压更换设备包括动力装置、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A.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机架(1)、汽油机(2)、液压油箱(3)、齿轮泵(4)、换向阀(5),其中:以汽油机(2) 作为动力装置的动力源,汽油机(2)通过皮带与齿轮泵(4) 连接,汽油机(2)与齿轮泵(4)共同置于液压油箱(3)上方,液压油箱(3)侧部接有换向阀(5),液压油箱(3)和换向阀(5)共同一起置于机架(1)上,机架(1)放置于钢轨(14)上;
B. 所述拉伸装置包括:底盘旋转器(7)、固定臂(8)、活动臂(9)、活动端臂(10)、液压绞车(11)、绞车绳(12)、固定钩(6)、固定架(13),其中:液压绞车(11)放置在固定臂(8)一端,固定臂(8)内有一节可伸缩的活动臂(9),活动臂(9)的外端设有活动端臂(10),固定臂(8)放置在底盘旋转器(7)上,底盘旋转器(7)安装在固定架(13)上,固定臂(8)能在底盘旋转器(7)旋转,固定钩(6)置于固定架(13)底部,所述固定钩(6)通过换向阀(5)液压作用紧夹在钢轨(14) 内侧面上;
液压绞车(11)中的绞车绳(12)穿过固定臂(8)另一端的第一滑轮(15)、活动端臂(10) 上的第二滑轮(16)和第三滑轮(17)后,绞车绳(12)通过绳端的绳钩钩住混凝土轨枕(19)上的螺栓(18)。
所述的动力装置与拉伸装置之间,通过各自带有的液压油油路和各自油管带有的快速接头相互连接。
进一步说,所述的活动臂(9)是通过多级液压缸控制其伸缩。
进一步说,所述的固定钩(6)为至少有两个放置于固定架(13)底部的两侧,固定钩(6)的钩头分别面向钢轨(14)内侧两边。
进一步说,所述的换向阀(5)为至少三向的多级换向阀,换向阀(5)第一级用于控制固定钩(6)夹紧钢轨(14),换向阀(5)第二级用于控制液压绞车(11)拉伸,换向阀(5)第三级用于控制活动臂(9)伸缩。
进一步说,所述活动端臂(10)能绕活动臂(9) 端头作90°来回转动,以调整及控制绞车绳(12)作业方向、作业高度和作业位置。
进一步说,所述固定臂(8)、活动臂(9)能共时围绕底盘旋转器(7)旋转180°,用来将新换混凝土轨枕(19)拉入铁轨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昆明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34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