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逃生锤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3878.2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6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厚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厚坚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29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使用 汽车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急逃生设备,特别是一种便于击碎汽车玻璃的汽车逃生锤。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逃生用锤子都是敲击型的,特别是公共汽车上配置的逃生锤。因为汽车上的玻璃窗都是使用钢化玻璃,需要在玻璃窗的边角处才容易把窗敲碎。所以使用逃生锤时,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敲击力度要大、站立姿势正确且敲击位置准确才能将汽车玻璃敲碎并逃生。但在现实生活中,事故发生时车辆往往严重变形、车内混乱,玻璃窗经常被杂物遮挡,从而导致无法用现有的逃生锤敲碎玻璃窗逃生。特别是当汽车落水时,人在水中更是无法拿锤子用力敲击玻璃,加上在意外发生时,因心理紧张往往很难找到准确的敲击位置。因此,现有的逃生锤由于自身结构的缺陷,导致其实用性不高,在紧急关头很难发挥作用而失去使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汽车逃生锤。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逃生锤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冲击锥本体;套接于冲击锥本体上用于推动冲击锥本体向前冲击的锥体复位弹簧;一端自壳体开口处伸出并在受压时缩回壳体内的施压套筒;以及设于壳体内的松压件,其内设有一端开口的定位套;所述施压套筒两端开口以形成通道,所述冲击锥本体的尾端套接于定位套内,其具有嵌套于施压套筒内的冲击锥头,冲击锥头上设有卡接在施压套筒开口端外并在冲击锥头后退时受松压件按压缩回施压套筒内以使冲击锥头向前冲击的卡接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套接于松压件外用于驱动施压套筒复位的套筒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锥体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定位套上,另一端固定于冲击锥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开口端设有防止冲击锥本体尾端脱离的卡凸。
进一步地,所述松压件与定位套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圆形管件且其两端开口,其中内设施压套筒的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后端,后端上设有用于覆盖开口并固定定位套的后盖。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上设有外螺纹,壳体上设有与后盖上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前端开口处设有向内凸出的内凸边,施压套筒外设有与该内凸边卡接的凸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逃生锤,使用时将施压套筒端部放置在汽车玻璃上,用身体上任何部位向下压该汽车逃生锤,通过施压套筒将冲击锤头向后推至松压件处,通过松压件挤压而使卡接件缩回施压套筒内,从而冲击锤头在弹簧回复力作用下瞬间弹出将玻璃窗击碎。因此,本实用新型汽车逃生锤无需限定使用条件,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在任何条件下,只需用身体任何部位挤压一下,就能将玻璃击碎,大大提高逃生锤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逃生锤主要由壳体1及设于壳体1内的冲击锥本体2构成。壳体1为两端开口的圆形管件,其中内设施压套筒3的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后端,后端上设有用于覆盖开口并固定定位套的后盖9,后盖9与壳体1螺接固定。
如图2,施压套筒3一端自壳体1前端的开口处伸出,其在受到向下压力时缩回壳体内,该施压套筒3两端开口以形成便于冲击锥头201伸缩的通道。施压套筒3外设有与壳体前端开口处的内凸边101卡接的凸棱301。冲击锥本体2尾端套接于定位套4内,该冲击锥本体2具有嵌套于施压套筒3内的冲击锥头201,冲击锥头201上设有卡接在施压套筒3开口端外的卡接件5,在冲击锥头201受施压套筒3推动后退至松压件6处时,卡接件5受松压件6挤压缩回到施压套筒3内。此时冲击锥头201受锥体复位弹簧202的回复力作用瞬间弹出冲击玻璃窗。锥体复位弹簧202一端固定于定位套4上,另一端固定于冲击锥头201上。定位套4开口端设有防止冲击锥本体尾端脱离的卡凸401。
松压件6为一端开口的圆筒体,其与定位套4一体成型。该松压件6的开口为倾斜边601,卡接件5相应地具有一倾斜面501,倾斜边601与倾斜面501的配合,使卡接件5更容易卡入松压件,并同时缩回到施压套筒3内。
在冲击锥头201瞬间弹出敲碎玻璃窗后,为了使外加压力消失后施压套筒准确复位,在松压件6与施压套筒3之间设置一套筒复位弹簧7。
上述实施例仅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结构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厚坚,未经李厚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3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阶梯循环透气结构的菌类用盖
- 下一篇:一种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