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滤器与怠速补气阀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6650.0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3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02 | 分类号: | F02M3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郭云 |
地址: | 40003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器 怠速补 气阀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空滤器与怠速补气阀组合。
背景技术
怠速补气阀是电喷摩托车上的重要部件,用于将空滤器中的新鲜空气补入发动机中。如图2所示,怠速补气阀2的进气嘴2a通过进气软管4与空滤器1上的接头5相连接,怠速补气阀2的出气嘴2b通过出气软管6与发动机连接。所述怠速补气阀2位于空滤器1与发动机之间,并通过一个安装支架和两个安装卡子与车架相固定。上述结构的不足在于:
1)补气通路较长,会影响对发动机的补气效率;
2)补气通路位于油箱的下方,该部分空间较小,补气通路的布置安装较困难,装配效率不高;
3)怠速补气阀的进气软管和出气软管从发动机缸盖的上方通过,由于发动机缸盖的温度很高,受热辐射的影响,通过软管补入发动机的空气温度高于大气温度,这样会造成ECU对进气量的误判,从而影响发动机的空燃比;
4)怠速补气阀的装配需要支架、卡子等多个配件,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简便的空滤器与怠速补气阀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滤器与怠速补气阀组合,包括空滤器(1)和怠速补气阀(2),在空滤器(1)的前端壁上装有节气门连接管(3),所述怠速补气阀(2)位于节气门连接管(3)的下方,该怠速补气阀(2)固定嵌装在空滤器(1)的前端壁上,怠速补气阀(2)的进气嘴(2a)位于空滤器(1)内,怠速补气阀(2)的出气嘴(2b)在空滤器(1)外。
本实用新型将怠速补气阀直接安装于空滤器的前端壁上,不仅安装简单、便捷,牢靠性好,而且减少了支架、卡子等配件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怠速补气阀只需通过一根出气软管与发动机连接即可,这样一方面大大缩短了补气通路的长度,提高了对发动机补气的效率;另一方面,整个补气通路从发动机缸盖上方通过的部位减少,受发动机缸盖温度的影响相应减小,能够确保补入发动机的空气温度与大气温度基本一致,从而有效防止了ECU对进气量产生误判。同时,怠速补气阀利用节气门连接管下方的空闲空间进行布置,既减少了自身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工人安装操作,又节约了油箱下方的空间,以便于装配其它部件。
所述怠速补气阀(2)前低后高倾斜设置,怠速补气阀(2)的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具有12-20°的夹角。以上结构一方面怠速补气阀与节气门连接管错开一定角度,安装怠速补气阀更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怠速补气阀的进气嘴朝向空滤器的进气方向,这样通过进气嘴进入怠速补气阀的气体充足,能够确保发动机的补气量及补气效率。怠速补气阀的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12-20°为宜,夹角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怠速补气阀的装配以及补气效果。
所述怠速补气阀(2)的主体位于空滤器(1)前端壁上的安装孔中,怠速补气阀(2)的主体通过密封胶与空滤器(1)的前端壁相固定,怠速补气阀(2)主体上的台阶面紧贴在空滤器(1)的前端面上。以上结构能够使怠速补气阀的装配更简便,并且怠速补气阀与空滤器之间连接牢固、可靠,不会发生松动或脱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怠速补气阀直接安装在空滤器上,不仅安装简便,牢靠性好,而且大大缩短了补气通路的长度,提高了对发动机补气的效率,具有设计合理、实施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在各种电喷摩托车上均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空滤器1、怠速补气阀2和节气门连接管3组成,在空滤器1前端壁的上部装有节气门连接管3,节气门连接管3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在所述空滤器1前端壁的下部开有安装孔,怠速补气阀2的主体装入该安装孔中,且怠速补气阀2的主体通过密封胶与空滤器1的前端壁相固定,怠速补气阀2主体上的台阶面紧贴在空滤器1的前端面上。所述怠速补气阀2前低后高倾斜设置,怠速补气阀2的进气嘴2a位于空滤器1内,并朝向空滤器1的进气方向,怠速补气阀2的出气嘴2b在空滤器1外,该出气嘴2b通过出气软管与发动机连接(图中未画出)。所述怠速补气阀2的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具有12-20°的夹角,本实施例中,该夹角优选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6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