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9163.0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4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士杰;陈建佑;黄力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62 | 分类号: | H01L3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21534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的料带,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高亮度、环保等优点,故逐渐成为现代最常用的光源之一。其中,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是将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装设于一承载座上,承载座包含一绝缘座及固定在绝缘座的一导线架。
然而,传统的导线架是由一金属料带冲压成型,再将塑胶制成的绝缘座成型在导线架的外部,而组成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料带,供业者出货;因此,如何方便料带上的发光二极管进行电性检测、及避免绝缘座自料带取下时产生破损或毛边问题,已成为发光二极管的料带亟欲改善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其是利用第一接脚自其中的一第二侧壁延伸成型,第二接脚和另一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使料带上的发光二极管方便进行电性检测,并后续将承载座的取下时,能够避免绝缘座发生破损或毛边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其包括:
一金属料带,冲压成型有多个支架构件,每一该支架构件包含开设在该金属料带的一镂空槽及形成在该镂空槽内的至少一导线架,每一该镂空槽由相对的二第一侧壁及相对的二第二侧壁所围设而成,每一该导线架包含一功能区及自该功能区两侧延伸有一对第一接脚及一对第二接脚,该对第一接脚自其中的一该第二侧壁延伸成型,该对第二接脚和另一该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隔空间;以及
多个绝缘座,覆盖每一该功能区并裸露出该对第一接脚及该对第二接脚。
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其中每一该支架构件具有间隔并列在该镂空槽内的二导线架,其中的一该导线架和其中的一该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分隔空间,另一该导线架和另一该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分隔空间。
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其中每一该镂空槽内的每一该绝缘座呈间隔配置,其中的一该绝缘座和其中的一该第一侧壁呈分隔配置,另一该绝缘座和另一该第一侧壁呈分隔配置。
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其中该功能区包含相互对应并分离的一第一支架段及一第二支架段,该第一支架段和该对第一接脚一体延伸成型,该第二支架段和该对第二接脚一体延伸成型。
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其中该第一支架段具有相对的二第一侧边,该第二支架段具有相对的二第二侧边,该绝缘座包覆该二第一侧边及该二第二侧边。
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其中每一该绝缘座呈一凹杯,该凹杯具有一周壁及形成在该周壁内的一底壁,该底壁裸露出该第一支架段及该第二支架段,该绝缘座在分离的该第一支架段及该第二支架段之间形成一绝缘段。
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其中更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多个导线及多个封装胶,每一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固定在裸露的该第一支架段上,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和该第一支架段电性连接,每一该导线一端电性连接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二支架段,每一该封装胶填充在该周壁及该底壁之间。
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其中更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多个导线及多个封装胶,每一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固定在裸露的该第二支架段上,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和该第二支架段电性连接,每一该导线一端电性连接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一支架段,每一该封装胶填充在该周壁及该底壁之间。
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其中每一该对第一接脚呈间隔并列的二I字状片体。
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的料带结构,其中该金属料带的厚度为0.25mm以上。
第一、后续进行电性检测时,第二接脚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使第二接脚与金属料带分离,而能够避免电性检测上发生短路的问题,以达到料带结构具有方便进行电性检测的特点。
第二、导线架和金属料带之间无卡点设计,使后续绝缘座覆盖导线架,并让绝缘座和金属料带之间也无卡点设计,最后将各承载座取下时,自传统由卡点切断改为由第一接脚切断,进而防止绝缘座发生破损或毛边问题。
第三、因省略卡点结构,使各镂空槽可容纳的导线架数量变多,进而提高导线架的生产量及节省制作成本。
第四、导线架仅剩留有第一接脚与金属料带相连,故金属料带的厚度为0.25mm以上时,第一接脚的厚度也为0.25mm以上,进而加强料带结构的结构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料带结构的组合俯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料带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9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