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副车架的吸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3724.1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4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肖海涛;刘卫国;周大永;吴成明;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架 结构 | ||
一种汽车副车架的吸能结构,设置在汽车前保险杠与副车架之间,所述副车架包括一前横梁(1)和分别固连在前横梁(1)两端的左纵梁(2)与右纵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包括若干个呈直筒状且受力时能够发生变形的壳体(4),所述每个壳体(4)的轴向与车体前后方向一致且每个壳体(4)的一端与前横梁(1)的前端面相固连,另一端位于汽车前保险杠内侧。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呈方形筒状,壳体(4)的一侧面上内凹形成一条形的诱导槽(41),所述诱导槽(41)的条形方向与壳体(4)的轴向相垂直。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副车架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与左纵梁(2)相对齐,另一个与右纵梁(3)相对齐。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副车架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的两端均具有一连接部一(11),上述的壳体(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连接部一(11)上。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副车架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壳体(4)之间连接有一向车前方向凸出的圆弧形横梁(5),所述横梁(5)的两端通过螺栓固连在壳体(4)上。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副车架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采用钣金件冲压而成,在其一端的侧面上开设有两个用于连接前横梁(1)的螺栓孔(43),另一端向两侧延伸出连接部二(42),在连接部二(42)上开设有用于连接上述横梁(5)的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37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失效的副车架连接座
- 下一篇:一种拥有分体式转向节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