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4216.8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7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原仓周;岳友;王雷;刘雨骁;冯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488 | 分类号: | G06F3/0488;G06F21/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移动 终端 解锁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系统,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与传统设备相比,随着智能终端附带传感设备的日益丰富(触屏、重力、角速度、摄像头等多种感应器),以及智能终端应用过程中与用户交互行为的大量增加,同时,也基于智能终端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基于身体或用户行为识别的认证模式的实现逐渐具备了硬件基础。因此,基于身体或用户行为识别的认证模式无论是种类还是应用范围都日益增多。因此,智能终端的用户验证方式也由过去的单一的“按键解锁”,发展到现在的各式各样的解锁认证方式。目前,智能终端上常用的解锁方式可分为三大类:
1.基于知识:常见的有滑动解锁,方便快捷但毫无安全性可言;
2.用户持有的其它部件:例如基于NFC标签的解锁方式,不过这种解锁需要额外的辅助硬件而且需要智能智能终端支持NFC通信功能;
3.基于用户特征:例如面部识别解锁,通过智能智能终端自带的前置摄像头拍摄照片通过图片匹配解锁,但是这种解锁方法容易受到光线的影响,而且解锁花费的时间较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智能智能终端认证方式在不同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缺陷。总结起来,基于知识的认证方式相对于其他两类认证方式而言,不需要硬件支持但是安全性以及操作性不如后面两类。后两类认证方式不需要用户记忆密码,但是基于物体的认证方式存在密码丢失的问题,基于身体的认证方式花费的时间较长还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智能终端认证(解锁)方式不足,基于用户的使用习惯(研究表明现在88%的智能终端用户在他们的设备上使用数字密码锁),设计并实现一种用户知识(基于动态软键盘的简短(三位甚至更短的数字),充分利用智能终端的触屏(感应用户手指在软键上的滑动方向)、重力感应和陀螺仪(用于感应用户操作智能终端时的智能终端姿态)来提高认证密码空间和安全性,同时降低用户记忆密码和输入操作的复杂度。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解锁系统,包括设置功能模块、动态软键盘生成模块、解锁功能模块、验证模块;
一种新型的智能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一:设置数字密码以及数字按键上的划动方向;
步骤二:进行解锁;
步骤三:进行验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增加了密码空间:这种将数字密码与对应按键的八个方向(左上、上、右上、右、右下、下、左下、左)的结合将大大提高整个认证系统的密码空间,这样大大降低了暴力破解的可能性。
(2)减少密码复杂度:这种解锁方法还是在数字密码的基础上,使用者仍然只需要4位数字甚至更少就足以保证认证的安全性,易于使用者记忆。
(3)提高认证模式的安全性:在增大密码空间大大降低暴力破解的基础上增加动态软键盘的功能实现,以此来防止“污迹攻击”存在的危害。两者结合大大提高了整个解锁方法的安全性。
(4)提高用户体验:这种解锁方法在不改变大多数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上增加更加新颖、安全的认证因素于其中,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的按键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的动态键盘图;
图3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的简易操作图;
图4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系统的执行流程图;
图中:
1-设置功能模块 2-动态键盘生成模块 3-解锁功能模块 4-验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解锁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设置功能模块1、动态键盘生成模块2、解锁模块3以及验证模块4。
在设置功能模块1中设置用户解锁的数字密码以及对应数字按键上的手指滑动方向,用户可以点击对应的数字按键或者在对应的数字按键,并简短地滑动手指,以确定划动方向。当然,如果愿意,用户也可以不划动手指,也就是不给该键附加手指方向。由于手指划动方向的不同,在相同的数字键上可构成不同的密码信息,如图1所示,用户输入密码时在特定的数字上加上手势信息才能解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4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