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杏鲍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20139.9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9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大松;张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顺味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8 | 分类号: | A23L1/28;A23L1/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杏鲍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杏鲍菇的深加工方法,尤其涉及即食杏鲍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伞菌目侧耳科侧耳熟菌类,其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具有杏仁香味和鲍鱼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杏鲍菇富含蛋白质、糖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消食以及美容等作用。杏鲍菇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食用菌。
但由于新鲜杏鲍菇的贮藏时间有限,制成干品后又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物质,失去新鲜杏鲍菇原有的风味和口感,限制了杏鲍菇的开发及商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感好、保质期长、提高新鲜杏鲍菇利用价值的即食杏鲍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即食杏鲍菇,所述即食杏鲍菇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新鲜杏鲍菇 60-75份;
食用油 15-20份;
柠檬酸 0.02-0.05份;
三聚磷酸钠 0.05-0.1份;
盐 3-4份;
味精 1-3份;
维生素C 0.05-0.1份;
白糖 2-4份;
辣椒油 0.05-0.1份。
本发明的即食杏鲍菇中,加入的柠檬酸可对新鲜杏鲍菇进行保鲜、护色,另外,其还具有调味作用,使制备的即食杏鲍菇产品不仅口感好,且保持新鲜杏鲍菇的色泽。
本发明加入的三聚磷酸钠具有保水作用,使制备的即食杏鲍菇的口感更好。
本发明加入的维生素C不仅可使即食杏鲍菇产品中增加维生素的含量,其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延长即食杏鲍菇产品的保存时间。
本发明的即食杏鲍菇,营养及色泽保持完好,保存时间长,且不加入防腐剂,是一种绿色的有机即食食品。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即食杏鲍菇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新鲜杏鲍菇 70份;
食用油 18份;
柠檬酸 0.04份;
三聚磷酸钠 0.07份;
盐 3.5份;
味精 2份;
维生素C 0.07份;
白糖 3份;
辣椒油 0.07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即食杏鲍菇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杀青:挑选无虫害、无腐烂的新鲜杏鲍菇,漂洗,切片,然后在沸水中煮沸5min,接着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沥干;
2)腌制:将沥干的杏鲍菇片浸入混合有柠檬酸的饱和盐水中,然后在室温下腌制7-14天;
3)脱盐:将步骤2)腌制的杏鲍菇片用清水反复浸泡漂洗,直至杏鲍菇片中的盐度为在2%以下,然后沥水;
4)调味、装罐:将步骤3)脱盐后的杏鲍菇片进行再次挑选,然后将精挑出的杏鲍菇片与食用油、三聚磷酸钠、柠檬酸、盐、味精、维生素C、白糖、辣椒油混合搅拌均匀,再装罐,真空上盖;
5)杀菌、装箱:将灌装的杏鲍菇片杀菌、装箱,得到所述的即食杏鲍菇。
所述步骤1)中采用沸水对杏鲍菇片进行煮沸5min,然后用冷水冷却的杀青操作,可保持杏鲍菇的脆度,增强杏鲍菇的韧性,提高杏鲍菇的弹性口感。
所述步骤2)中,采用混合有柠檬酸的饱和食盐水对杏鲍菇进行腌制,腌制后的杏鲍菇不仅可以改善即食杏鲍菇的口感,保持杏鲍菇的脆度和韧性,防止杏鲍菇被氧化,提高保存时间;还可收集多次腌制的杏鲍菇,一同进行步骤3)到步骤5)的操作,提高加工效率。
所述步骤2)的使用的饱和食盐水的PH值4.3-4.4。
所述步骤5)的杀菌操作为:将灌装的杏鲍菇片放入杀菌锅中,然后在96-98℃下加热杀菌36min。本发明采用低于100℃的杀菌温度,这样不会破坏新鲜杏鲍菇固有的色泽、营养和质地。另外,该杀菌操作不仅具有杀菌功能,还可防止罐装的即食杏鲍菇在存储及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的涨罐现象。
本发明的即食杏鲍菇不仅可保持杏鲍菇的营养成分,还可以保持新鲜杏鲍菇的口感、色泽和独特的杏仁香味,其保存时间长,不加入任何防腐剂,是一种绿色有机的即食食品。本发明即食杏鲍菇的制备方法简单,加工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顺味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顺味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0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可调的飞石试验装置
- 下一篇:钢化玻璃验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