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作用气缸并联的气动挂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5801.1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9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军 |
主分类号: | F16H61/28 | 分类号: | F16H61/28;F16H61/40;F16H63/30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董尚风 |
地址: | 2657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作用 气缸 并联 气动 挂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变速器换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作用气缸并联的气动强制操纵式汽车变速器挂挡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人早先通过申请号为201310370836.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了一种数控变速器操纵机构,解决了目前单杆式、软轴拉线式及多杆通过换力支架转换式三种操纵杆结构在安装调试时比较复杂、费力费时,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脱挡,无法实现集成化、模块化等的技术问题。然而该发明专利申请是基于多气室、多工位气缸或油缸,存在结构较为复杂、制造精度要求较高,整体尺寸相对较大等缺陷,尤其是与汽车变速器安装配合的过程中不能实现单工位调整;另外,选挡开关和换挡开关均采用接近开关,而接近开关容易受到灰尘、杂物的遮蔽而影响稳定性,加之成本较高,不利于市场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变速器安装调试不便、容易掉挡、无法实现集成化、模块化等技术问题,同时在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基于双作用气缸并联的气动挂挡装置。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基于双作用气缸并联的气动挂挡装置,包括电控指令信号单元10、与电控指令信号单元10通过电信号线相连的指令执行单元20、与指令执行单元20通过气管相连的换挡气缸组30和选挡气缸组40、与变速器的摇臂60相连的接驳50;换挡气缸组30与摇臂60直接或间接相连,选挡气缸组40与接驳50间接相连,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换挡气缸组30由一个双作用换挡气缸——第一双作用换挡气缸301或两个双作用换挡气缸——第一双作用换挡气缸301、第二双作用换挡气缸302并联组成;选挡气缸组40由三个双作用选挡气缸——第一双作用选挡气缸401、第二双作用选挡气缸402、第三双作用选挡气缸403并联组成;其中:
第一双作用换挡气缸301的两侧端盖上设有的进排气通口引出第一气管q1和第二气管q2;
第二双作用换挡气缸302的两侧端盖上设有的进排气通口引出第三气管q3和第四气管q4;
第一双作用选挡气缸401的两侧端盖上设有的进排气通口分别引出第五气管q5和第八气管q8;
第二双作用选挡气缸402的两侧端盖上设有的进排气通口分别引出第六气管q6和第九气管q9;
第三双作用选挡气缸403的两侧端盖上设有的进排气通口分别引出第七气管q7和第十气管q10。
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每个双作用气缸与车架独立固定,可以通过各自的位置调整部件如丝杠与锁紧螺栓调整其相对位置,方便安装调试,同时该双作用气缸是气缸中最基本的结构,制造工艺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控指令信号单元10包括挡位操纵手柄101和对应于相应挡位上的选挡开关102及换挡开关103;
所述的换挡开关103为机械触控式,固定在挡位操纵手柄101上的换挡触头1030可与设置在线路板上而线路板固定在车架上的换挡上触点1031和换挡下触点1032分别接触;
换挡上触点1031引出上挡电信号线sd,
换挡下触点1032引出下挡电信号线xd;
所述的选挡开关102为机械触控式,固定在挡位操纵手柄101上的选挡触头1020可与设置在线路板上而线路板固定在车架上的选挡一位触点1021、选挡二位触点1022、选挡三位触点1023、选挡四位触点1024和选挡五位触点1025分别接触;
选挡一位触点1021引出一位电信号线w1,
选挡二位触点1022引出二位电信号线w2,
选挡三位触点1023引出三位电信号线w3,
选挡四位触点1024引出四位电信号线w4,
选挡五位触点1025引出五位电信号线w5。
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避免了接近开关容易受到灰尘、杂物的遮蔽而影响稳定性,加之直接接触式的机械部件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成本较低,有利于市场开发。
进一步地,所述的选挡气缸组40的第一双作用选挡气缸401、第二双作用选挡气缸402和第三双作用选挡气缸403并行排列并通过杠杆80与接驳50间接相连,这三个双作用气缸的活塞及活塞杆的行程相同。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可以按照统一规格和尺寸制造成标准件,通过调整这三个双作用气缸与支点之间的距离L1、L2、L3,以及支点与接驳50之间的距离L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与变速器选挡距离的匹配,有利于实现集成化、模块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军,未经王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58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