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茚酮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96228.7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4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传;冯涛;曹燕;徐云根;何玲;甘宗捷;梁宇楠;王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7/14 | 分类号: | C07D217/14;A61K31/4725;A61P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茚酮四氢异 喹啉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医药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类茚酮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它们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的医药用途,特别是作为κ-阿片受体激动剂在镇痛上的用途。
背景技术
疼痛治疗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迫切性,使得镇痛新药的研发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以μ-阿片受体激动剂为代表的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虽具有强大的镇痛效果,但其依赖性(成瘾性)、呼吸抑制、镇静、焦虑等副作用严重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
研究表明,κ-阿片受体激动剂与κ-阿片受体结合后可产生强效的镇痛作用,并能免除部分吗啡样副作用。1-(四氢吡咯-1-甲基)-2-(6-氯-2,3-二氢-茚-3-酮-1-羰基)-1,2,3,4-四氢异喹啉是中国专利(ZL200610088349.0,2009-06-24)和PCT专利(WO/2008/009215,2007-07-10)报道的结构新型的κ-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活性强、无成瘾性等优良特性。但其结构中有2个手性碳,可产生4个光学异构体,实验结果显示,其不同的光学异构体具有不同的κ-阿片受体选择性,镇痛作用也有显著差异,而合成其光学异构体的步骤繁琐,成本高。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078427.4,2012-03-23)中1H-茚-1-酮-3-甲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人前期研究合成一类化合物,其特征是在3-氧代-二氢茚-1-羧酸的1,2-位引入双键得到3-氧代-3H-茚-1-羧酸,消除了分子中的手性中心,将其替代3-氧代-2,3-二氢-茚-1-羧酸制备,茚酮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可减少目标分子的手性碳原子,从而有可能发现对κ-阿片受体激动活性好、制备方法简单、避免或减轻副作用的镇痛新药候选分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系列新的茚酮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经Lance cAMP assay试验显示,本发明化合物对κ-阿片受体具有较高的激动效果。在小鼠冰醋酸扭体试验研究当中,显示出了较强的镇痛作用。因此,本发明的通式I化合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与κ-阿片受体激动剂相关的疾病,如镇痛抗炎、利尿、神经保护,或用作止痒剂。
本发明的化合物通式I如下:其中
R1代表:
R2代表:氢、氟、甲氧基或6,7-亚甲二氧基;
R3、R4代表:氢、氟、氯、溴、甲基、甲氧基或5,6-亚甲二氧基。
通式I化合物较优选的是:
R1代表:
R2代表:氢、氟、6,7-亚甲二氧基;
R3、R4代表:氢、氟、溴、甲基或甲氧基。
更优选的化合物是:
R1代表R2代表6,7-亚甲二氧基;R3代表氢,R4代表甲氧基。
根据本发明,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通式I化合物与下列酸形成的酸加成盐:盐酸、氢溴酸、甲磺酸、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
本发明通式目标化合物(I)的制备方法如下:
其中a代表反应条件:缩合剂为草酰氯或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
催化剂为N,N-二异丙基乙胺(DIPEA)或1-羟基苯并三唑(HOBT);
溶剂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乙腈或N,N-二甲基甲酰胺。
其中化合物1-(四氢吡咯-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系列中间体(II)的制备可参照中国专利(ZL200610088349.0,2009-06-24)和PCT专利(WO/2008/009215,2007-07-10),以(取代)β-苯乙胺为原料,合成方法如下:
化合物1H-茚-1-酮-3-甲酸系列中间体(III)的制备参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078427.4,2012-03-23),以(取代)苯丁二酸为原料,合成方法如下:
以下是本发明部分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测试方法及结果:
筛选对κ-阿片受体有激动或拮抗作用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62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