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5900.2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3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念;司乃国;单中刚;兰杰;王军锋;赵杰;陈宣明;孙芹;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24 | 分类号: | A01N47/24;A01N47/26;A01P3/00;A01N47/1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何薇 |
地址: | 10003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菌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杀真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新型杀菌剂唑菌酯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活性,其结构式如下:
在该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化合物(及其通式化合物)的制备过程中生成的异构体及其类似物(如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对多种真菌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斑点落叶病、白腐病、锈病等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式中:R1选自H、2-Cl、2-CH3、2-OH、4-Cl、4-CH3、4-OCH3、4-OH、2,4-2Cl或2,4-2CH3;R2选自CH3或C2H5;R3选自H、Cl、CH3或C2H5;Q选自结构如下所示的Q1、Q2或Q3:
通式Ⅰ中R1=H、R2=CH3、R3=CH3、Q=Q1的化合物(A1)对一些作物病害防治效果见表1~4。
表1吡唑类化合物A1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盆栽幼苗,保护活性)
表2吡唑类化合物A1防治黄瓜炭疽病效果(盆栽幼苗,保护活性)
表3吡唑类化合物A1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盆栽幼苗,保护活性)
表4吡唑类化合物A1对小麦白粉病治疗效果(盆栽幼苗,4天治疗效果)
硫代氨基甲酸盐及其类似物的杀菌剂如代森锰锌、丙森锌、福美锌等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类保护性杀菌剂;其杀菌谱广,但活性不高,用量大,对病害的治疗作用很弱,必须在病菌侵害寄主植物前使用才能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在杀菌剂应用的实践中,通过将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组合使用,除了提高施药适期,扩大药剂的杀菌谱外,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几种杀菌剂配伍使用,可显著提高药效,即使在降低用药量时,同样可以达到防治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通式I所示的吡唑类化合物为活性组分之一的杀真菌组合物,以提高对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降低组合物使用剂量,更重要的是拓宽组合物的使用适期,亦即在病害发生前、初发期和发病期使用,均可以达到防治目的。
通过大量试验和研究,确定了以通式I所示的吡唑类化合物与硫代氨基甲酸盐及其类似物的杀菌剂为活性组分的杀真菌组合物适宜的混配比例,得到了一种具有突出增效作用的杀真菌组合物,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并完成了本发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性组分,组分A和组分B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100~100:1;
组分A选自如下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1选自H、2-Cl、2-CH3、2-OH、4-Cl、4-CH3、4-OCH3、4-OH、2,4-2Cl或2,4-2CH3;R2选自CH3或C2H5;R3选自H、Cl、CH3或C2H5;Q选自结构如下所示的Q1、Q2或Q3;
其中,
组分B选自硫代氨基甲酸盐及其类似物的杀菌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上述杀真菌组合物中,活性组分A选自通式Ⅰ中R1=H、R2=CH3、R3=CH3、Q=Q1的化合物(A1),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59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