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2446.5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矶野佑介;岩田和明;森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IHI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2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形成有用于使压缩后的空气的一部分回流至上游侧的返回流路的压缩机壳体的增压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一端设有涡轮叶轮、在另一端设有压缩机叶轮的涡轮轴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轴承壳体的增压器。将这样的增压器连接于发动机,通过从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使涡轮叶轮旋转,并且,通过该涡轮叶轮的旋转,经由涡轮使压缩机叶轮旋转。
在这样的增压器中,伴随压缩机叶轮的旋转压缩空气而向发动机输送出,但在装载增压器的车等减速时若发动机的节流阀关闭,则增压上升,并且,由于空气流量减少而产生涌浪,有时发出噪音。因此,例如日本特开平05-163954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压缩机壳体中,设置连通压缩机叶轮的上游与下游的返回流路,通过旁通气阀开闭该返回流路的结构正在普及。若采用该结构,则在增压上升时,能够打开旁通气阀使压缩后的空气的一部分回流至压缩机叶轮的上游侧而避免涌浪。
在上述那样的设置有返回流路的结构中,有时空气中所包含的水分或渗漏油等的液滴积存于返回流路。于是,在寒冷地域,有可能积存的液滴冻结,返回流路变窄等,在上游侧无法使空气充分回流。
另外,积存于返回流路的残渣,有时因水分的蒸发而具有粘结性。若具有粘结性的残渣固定于旁通气阀与坐席面之间,则该旁通气阀有可能变得不正常地开闭。因此,要求开发在返回流路不积存液滴的增压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避免液滴滞留在设置于压缩机壳体的返回流路的增压器。
本发明的方案为增压器,其要点为,具备:收纳压缩机叶轮的压缩机壳体;设置于上述压缩机壳体,通过上述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而从该压缩机壳体外吸引流体的吸气流路;设置于上述压缩机壳体,将通过上述压缩机叶轮从上述吸气流路吸引并压缩了的流体引导至该压缩机壳体之外的排气流路;形成于上述压缩机壳体的壁面,且使上述排气流路开口的开口部;经由上述开口部连通上述排气流路与上述吸气流路,且使压缩了的上述流体从该排气流路向该吸气流路回流的返回流路;以及开启及关闭上述开口部的旁通气阀,上述返回流路在上述开口部在铅垂方向上位于比上述吸气流路高的位置的情况下,具有位于铅垂下侧的底面,上述底面形成为其高度从上述排气流路朝向上述吸气流路一次也不上升地下降。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液滴滞留在设置于压缩机壳体的返回流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增压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a)至图2(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壳体中的返回流路的说明图。
图3(a)及图3(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返回流路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它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用于容易理解发明的例示,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关于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通过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
图1是增压器C的概略剖视图。在以下中,以图1所示的箭头L方向为增压器C的左侧,以箭头R方向为增压器C的右侧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增压器C具备增压器主体1而构成。该增压器主体1使轴承壳体2、通过连结机构3连结于轴承壳体2的左侧的涡轮壳体4、通过连结螺栓5连结于轴承壳体2的右侧的压缩机壳体6一体化而形成。
在轴承壳体2的涡轮壳体4附近的外周面,设置有向轴承壳体2的径向突出的突起2a。另外,在涡轮壳体4的轴承壳体2附近的外周面,设置有向涡轮壳体4的径向突出的突起4a。轴承壳体2与涡轮壳体4将突起2a、4a通过连结机构3进行带连结而固定。连结机构3由夹持突起2a、4a的连结带(G联轴器)构成。
在轴承壳体2上,形成有在增压器C的左右方向(涡轮轴7的轴向)贯通的轴承孔2b,通过收纳在该轴承孔2b的轴承,旋转自如地轴支撑涡轮轴7。在涡轮轴7的左端部(一端)一体地固定有涡轮叶轮8,该涡轮叶轮8旋转自如地收纳于涡轮壳体4内。另外,在涡轮轴7的右端部(另一端)一体地固定有压缩机叶轮9,该压缩机叶轮9旋转自如地收纳于压缩机壳体6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IHI,未经株式会社IH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24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径尺
- 下一篇:液压食用油自动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