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9600.7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2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赵亮;杨建立;韦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9/00 | 分类号: | B60P9/00;H02J17/00;B65G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适应 支架 接触 供电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冶金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也不断得以加强,新建的现代化工厂往往集成了多条生产线。各生产线之间物流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复杂,对物流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及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非接触供电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型的供电方式,这种供电方式可以有效克服蓄电池、电缆卷筒、滑触线等传统供电方式的诸多缺点,具有安全免维护、供电距离长、可以露天环境下运行等优点。
采用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装置已经存在十多年,是基于电磁耦合感应原理,在车体底部设置有拾电器,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为20mm以内。通过拾取预埋在地下的电缆产生的磁场而激发电流,实现对车上用电点的供电。
对于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的关键部件拾电器的固定问题,目前,普遍是采用直接固定在车体底部。由于拾电器与地面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0mm,再大了就会使拾电器的拾电效率大大下降,甚至拾取不到。所以拾电器如果直接固定在车体底部,则必须要求地面很平,否则,如果地面有突起,则会碰到拾电器,损坏设备;如果有凹坑,则会由于增大了拾电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而使拾电失败,导致运输车断电停止。
因此,如何控制拾电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使拾电器既能有效拾电,又避免与地面磕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该运输车具有自适应支架,可以确保拾电器既能有效拾电,又不会与地面磕碰。
本发明包括车体、设于所述车体底部的拾电器组件,该拾电器组件与预设的电缆配合,为所述运输车提供电能,所述拾电器组件通过自适应支架与所述车体连接; 所述自适应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所述拾电器组件固定连接的支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底部的滚轮,该滚轮的底部低于所述拾电器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铰接,四个铰接点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优选地,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前后两端的底部两侧。
优选地,所述四个铰接点中,第一铰接孔尺寸大于安装于其内部的铰接轴尺寸,另三个铰接孔的尺寸与安装于其内部的铰接轴尺寸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接孔设于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的部位均设有关节轴承。
优选地,还包括固接于所述支架本体前端和后端的毛刷组件。
优选地,所述毛刷组件包括左刷毛部和右刷毛部,且所述左刷毛部和所述右刷毛部呈“V”形固定连接,其尖端向所述远离所述支架本体中心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滚轮均与地面接触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与地面的夹角范围在0-45°之间。
本发明所提供的运输车,包括车体、设于所述车体底部的拾电器组件,该拾电器组件与预设的电缆配合,为所述运输车提供电能,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拾电器组件通过自适应支架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自适应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所述拾电器组件固定连接的支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底部的滚轮,该滚轮的底部低于所述拾电器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铰接,四个铰接点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拾电器组件通过铰接的四连杆结构连接在车体上,运输车行走时,如果地面有凸起,自适应支架会在滚轮的带动下,带动与之固连的拾电器组件向上抬起,仍然使拾电器底部与地面的距离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拾电器的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与地面的磕碰。当地面有凹坑时,自适应支架会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降落,仍旧保持拾电器底部与地面的距离不变,避免了由于地面凹坑使得地面与拾电器距离增大带来的拾电效率下降。
同时,由于自适应支架提高了运输车的运行可靠性,对地面的要求相对降低,可以降低地面的生产成本。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 前后两端的底部两侧。因为一般情况下整个拾电器组件沿车体运行方向上尺寸比较大,有的甚至达到2米多,所以在支架本体的前后两端各设置两个滚轮,可以保证拾电器在行驶中的稳定,有利于拾电器的拾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9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相位阵列式的智能天线与其运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