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甘蔗赤条病菌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8336.7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5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高三基;葛丹凤;付卫林;吴小斌;林艺华;孙生仁;陈如凯;傅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甘蔗 病菌 荧光 定量 pcr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植物病菌的PCR试剂盒,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甘蔗赤条病菌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属微生物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甘蔗赤条病(Sugarcane red stripe disease)是一种普遍发生的细菌性病害,几乎在主要甘蔗种植国家均有发生,我国甘蔗赤条病在几个种植甘蔗的省(区)都有零星发生。甘蔗赤条病菌被认为是红条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rubrilineans (Lee et al.) Stapp引起,其形态特征为无芽孢,呈杆状,大小为0.7 × 1.6 μm,有单根极生鞭毛,有薄荚膜,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1992年Willems等将红条纹假单胞菌重新命名为燕麦噬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Avenae)。Zia-ul-Hussnain等(2011)从巴基斯坦甘蔗赤条病株上分离得到了燕麦噬酸菌燕麦亚种病菌,并对该病菌的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作了研究。燕麦噬酸菌燕麦亚种病菌其寄主范围除甘蔗外,还有水稻、玉米、铺地黍等禾本科的一些植物。病害有叶条斑和顶腐两种类型。两者可以单独发生,亦可并发。在潮湿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病,而且病叶的伤痕表面常有细菌溢泌物,借助雨水和气流传播。患病的枯老蔗叶、病茎中的病原菌经4个月后仍然有致病力。因此建立甘蔗赤条病菌的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技术,对该病的防治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常用的检测病菌的方法有生物学鉴定法、电镜技术、酶联免疫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生物学鉴定法耗时、且步骤繁琐;电镜技术需要植物组织切片,步骤繁琐,且只能通过形态学观察判断;酶联免疫技术需要特异性的抗血清,且灵敏度不及分子检测技术;基于PCR原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快速检测技术,在其它甘蔗病原物的检测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检测甘蔗赤条病菌燕麦噬酸菌燕麦亚种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及其方法未见报道。
本发明在分离获得甘蔗赤条病菌,克隆测序病菌基因组核糖体rDNA序列基础上,选择甘蔗赤条病菌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ITS),设计用于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引物及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的优化,研制用于检测甘蔗赤条病菌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及方法,为我国甘蔗科研、检疫、质检等部门提供快速、灵敏、准确的病害检测试剂盒产品和技术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甘蔗赤条病菌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该试剂盒能快速准确的对待测样品的甘蔗赤条病菌进行定量检测。该试剂盒不仅可使用于目前市场上的所有类型荧光定量PCR仪,而且能够灵敏、特异的对甘蔗赤条病菌进行定量检测。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采用Taqman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甘蔗赤条病菌试剂盒,通过制备病菌DNA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同时检测,得到待测样品的初始病菌拷贝数,对病菌进行定量检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甘蔗赤条病菌的引物对QPCR-F5、QPCR-R5和Taqman探针QPCR-P5,所述的引物对序列如下:
QPCR-F5:5’-TCATCCTCCACCAACCAATA-3’,
QPCR-R5:5’-TACCGGACCAACAACAAAGA-3’;
Taqman探针QPCR-P5的序列如下:
5’-FAM-CACCAAAGCGGCTTCGCAAG-TAMRA-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甘蔗赤条病菌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该试剂盒由下列试剂组成:
(1)阳性标准品:采用常规PCR扩增含有16S-23S rDNA间隔区的DNA作为标准样品,1×1010拷贝/μL,50 μL/瓶,-20℃冷冻保存;
(2)阴性对照:采用无甘蔗赤条病菌感染的甘蔗叶片组织,提取叶片总DNA为阴性对照,100 ng/μL,50 μL/瓶,-20 ℃冷冻保存备用;
(3)PCR反应液:每个反应包括5×PCR缓冲液5.0 μL、10 mmol dNTPs 0.5 μL、25 mmol MgCl2 2.0 μL以及浓度为10 μmol/L的引物对 QPCR-F5和QPCR-R5各2.0 μL,共11.5 μL,50个反应体系共计575 μL,-20 ℃保存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8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海带渣制成的食用菌培养基
- 下一篇:一种玫瑰荷叶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