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束跟踪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测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4419.4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9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森;胡晓东;胡小唐;徐临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Q10/00 | 分类号: | G01Q1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束 跟踪 原子 显微镜 扫描 | ||
1.一种光束跟踪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测头,是由光学检测模块(Ⅱ)和与所述的光学检测模块(Ⅱ)进行光连接的扫描模块(Ⅰ)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扫描模块(Ⅰ)包括有:能够进行水平一维扫描运动的Y向一维扫描机构(7)和固定连接在所述Y向一维扫描机构(7)上能够进行垂直一维扫描运动的Z向一维扫描机构(5),所述的Z向一维扫描机构(5)上固定有悬臂梁探针(3)和位于悬臂梁探针(3)上方的非球面透镜(4),所述的Y向一维扫描机构(7)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的非球面透镜(4)透射光路相对应的直角棱镜(6);所述的光学检测模块(Ⅱ)包括有:沿直角棱镜(6)的水平入射光路依次设置的激光器(8)、准直镜(9)、极化分光镜(10)、四分之一波片(11)和第一分束器(12),其中,所述的第一分束器(12)的垂直分光光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分束器(17)、管镜(19)和CCD相机(20),所述的第二分束器(17)的水平方向接口连接有照明光源(16),所述的极化分光镜(10)的垂直光路上依次设置有会聚透镜(13)和光电探测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束跟踪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检测模块(Ⅱ)和Y向一维扫描机构(7)固定在测头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束跟踪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Z向一维扫描机构(5)的工作方向与所述的Y向一维扫描机构(7)的工作方向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束跟踪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光学检测模块(II)发出的激光以线偏振光形式进入所述的扫描模块(I),从所述的扫描模块(I)返回光学检测模块(II)的激光束也为线偏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束跟踪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分束器(17)和管镜(19)之间设置有衰减片(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束跟踪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电探测器(15)安装在会聚透镜(13)的后焦平面以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束跟踪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会聚透镜(13)和光电探测器(15)之间设置有滤光片(14),所述滤光片(14)紧邻光电探测器(15)安装,且滤光片(14)的通带频率与所用激光频率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束跟踪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梁探针(3)位于非球面透镜(4)的焦点处,扫描过程中悬臂梁探针(3)与非球面透镜(4)跟随Z向一维扫描机构(5)运动且保持相对位置不变;而Z向一维扫描机构(5)又跟随Y向一维扫描机构(7)进行水平扫描运动,从而使悬臂梁探针(3)和非球面透镜(4)保持与直角棱镜(6)的水平相对位置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束跟踪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CD相机(20)、管镜(19)、第一分束器(12)、直角棱镜(6)和非球面透镜(4)构成用于观察悬臂梁和样品的无限共轭显微光路;所述的光电探测器(15)、会聚透镜(13)、极化分光镜(10)、四分之一波片(11)、第一分束器(12)、直角棱镜(6)、非球面透镜(4)和悬臂梁探针(3)构成光杠杆光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光束跟踪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测头,其特征在于,设定非球面透镜(4)、会聚透镜(13)、管镜(19)的焦距分别对应为f1、f2、f3,会聚透镜(13)后焦面到光电探测器(15)光敏面的距离为L,设置悬臂梁探针(3)的悬臂梁长为l,并设定激光在悬臂梁上的反射点,即悬臂梁探针(3)在悬臂梁的自由端处,则根据几何光学及材料力学原理得到:光杠杆光路对探针自由端Z向位移的放大倍率为A=3(L/l)·(f1/f2);无限共轭显微光路的光学放大倍率为M=f3/f1;在保持扫描模块(I)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光学检测模块(Ⅱ)中会聚透镜(13)、管镜(19)的焦距和光电探测器(15)的位置即调节了相关放大倍率和检测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441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连包三边封复合包装袋
- 下一篇:一种自立包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