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蔬菜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1322.X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9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车振明;唐洁;张丽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454 | 分类号: | A23L3/3454;A23L1/212;A23L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蔬菜 发酵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防腐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蔬菜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防止食品腐败,延长食品保质期是食品工业永恒的话题,对于不能进行高温、高压杀菌的食品(如发酵调味品、蔬菜制品、乳制品等)来说,防腐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关防腐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规定是相对严格的,在法定范围内保证防腐效果,是食品行业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在食品防腐方面的缺陷,提供一种蔬菜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蔬菜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蔬菜汁的制备:将新鲜蔬菜洗净、去除非食用部分后与水混合榨汁,离心得到蔬菜汁清液,在蔬菜清液中添加酪蛋白、蔗糖、抗坏血酸、氯化钠和硫酸镁后,用1%的碳酸氢钠溶液调整pH值,然后置于密闭容器中,灭菌;
(2)接种:经活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入(1)所述蔬菜汁中;
(3)发酵:将接种后的蔬菜汁密闭培养,当蔬菜汁中的菌密度达到107~108CFU/mL时,中止发酵,用食用碳酸氢钠调整pH值,然后灭菌。
所述的制备方法,新鲜蔬菜为:胡萝卜,其质量百分数为25%;白萝卜,其质量百分数为15%;芹菜,其质量百分数为30%;生姜,其质量百分数为15%;黄豆芽,其质量百分数为15%。
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新鲜蔬菜和水的质量比为1∶4。
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每升蔬菜清液中添加酪蛋白0.1-0.5g、蔗糖2-8g、抗坏血酸0.1-0.5g、氯化钠5-15g、硫酸镁0.25-0.5g。
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pH值调整至7.0-7.5。
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密闭培养温度为35-37℃。
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pH值调整至6.5-7.5。
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蔬菜发酵液。
所述的蔬菜发酵液的应用,是用于食品的防腐。
所述的蔬菜发酵液的应用,用于食品防腐中的蔬菜发酵液的添加量为所述食品质量的1-5%。
本发明利用蔬菜为基料,通过可作为食品的微生物(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65号)发酵而制成蔬菜发酵液,充分利用蔬菜经微生物发酵的代谢产物抑制食品腐败微生物的生长。本发明在不改变食品固有特性和风味的基础上,可显著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且该发酵液属于食品配料,不受添加剂标准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1、材料
1.1、菌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从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购买,菌种编号6051。
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从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购买,菌种编号22538。
1.2、蔬菜:胡萝卜25%、白萝卜15%、芹菜30%、生姜15%、黄豆芽15%(质量百分数)
2、制作方法:
(1)复合蔬菜汁的制备:将1.2所述新鲜蔬菜洗净、去除非食用部分后按质量比为1∶4的比例与水混合后榨汁,离心得到蔬菜汁清液,按照每升蔬菜清液中添加酪蛋白0.1-0.5g、蔗糖2-8g、抗坏血酸0.1-0.5g、氯化钠5-15g、硫酸镁0.25-0.5g,用1%的碳酸氢钠溶液调整pH至7.0-7.5,置于密闭容器中,121℃,15min灭菌。
(2)接种:经活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入(1)所述蔬菜汁中。
(3)发酵:将接种后的蔬菜汁置于35-37℃下密闭培养64-72h,当蔬菜汁中的菌密度达到107~108CFU/mL时,中止发酵,用食用碳酸氢钠调整pH到6.5-7.5,于121℃,15min灭菌备用。
3、应用
根据各类食品特性(主要是原始菌数)不同,添加1-5%(质量百分数)2制得的发酵液,可显著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1、用于郫县豆瓣的防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13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