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49311.1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0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倪玉龙;陈涛;吴旭峰;金启前;由毅;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67;H01M10/625;B60K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电池组 冷却系统 | ||
1.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冷却系统(100、200),包括电池组(10)、水箱(20)、管路(30)和水泵(40);所述管路(30)连接所述水泵(40)、所述水箱(20)和所述电池组(10),形成水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回路包括第一水循环回路(101、201)和第二水循环回路(102、202),所述电池组冷却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器(90),所述控制器(90)采集所述电池组(10)的温度参数,并根据所述电池组(10)的不同温度控制第一水循环回路(101、201)和第二水循环回路(102、202)中的其中之一或者两者同时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冷却系统(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102)上连接有散热器(50);
当电池温度(T)小于第一温度值(T1)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不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当电池温度(T)大于第一温度值(T1)而小于第二温度值(T2)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采用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101)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当电池温度(T)大于第二温度值(T2)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采用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102)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冷却系统(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201)上连接有第一散热器(51),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202)上连接有第二散热器(52),所述第一散热器(51)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散热器(52)的功率;
当电池温度(T)小于第一温度值(T1)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不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当电池温度(T)大于第一温度值(T1)而小于第二温度值(T2)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采用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201)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当电池温度(T)大于第二温度值(T2)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采用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202)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冷却系统(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201)上连接有第一散热器(51),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202)上连接有第二散热器(52);
当电池温度(T)小于第一温度值(T1)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不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当电池温度(T)大于第一温度值(T1)而小于第二温度值(T2)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采用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201)和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202)的其中之一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当电池温度(T)大于第二温度值(T2)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采用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201)和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202)同时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冷却系统(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201)上连接有第一散热器(51),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202)上连接有第二散热器(52),所述第一散热器(51)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散热器(52)的功率;
当电池温度(T)小于第一温度值(T1)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不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当电池温度(T)大于第一温度值(T1)而小于第二温度值(T2)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采用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201)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当电池温度(T)大于第一温度值(T2)而小于第二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采用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202)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当电池温度(T)大于第二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90)控制采用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201)和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202)同时对所述电池组(10)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931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扣合式电连接器组合
- 下一篇:利用褐煤中的成份根治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