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阶梯栅氧化层有源漂移区结构的N型LDMOS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7804.3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9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聂卫东;朱光荣;易法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23;H01L21/336;H01L21/28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梯 氧化 有源 漂移 结构 ldmos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阶梯栅氧化层有源漂移区结构的N型LDMOS,包括淡掺杂的硅基材料、N阱、漂移区掺杂、阶梯氧化层、多晶、栅极氧化层、P型体区内部的浓N型、P型体区、P型体区内部的浓P型、浓N型、场氧化层;所述淡掺杂的硅基材料为最底层基础;淡掺杂的硅基材料的上层为N阱;N阱的上层包括多晶构成LDMOS的栅极,N阱、漂移区掺杂和浓N型构成LDMOS的漏极,P型的体区构成LDMOS的沟道区,P型体区内部的浓N型构成LDMOS的源极;P型体区内部的浓P型与P型体区掺杂,构成LDMOS的衬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氧化层设置在多晶与P型体区之间,所述阶梯氧化层设置在多晶与LDMOS的漏极之间,阶梯氧化层的厚度厚于栅极氧化层,且阶梯氧化层与所述多晶构成的LDMOS的栅极自对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栅氧化层有源漂移区结构的N型LDMOS,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氧化层和栅极氧化层均为二氧化硅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栅氧化层有源漂移区结构的N型LDMOS,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氧化层的厚度是所述栅极氧化层厚度的1.3-10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栅氧化层有源漂移区结构的N型LDMOS,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氧化层的厚度为0.01μm -0.04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栅氧化层有源漂移区结构的N型LDMOS,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氧化层的厚度为0.04μm-0.2μ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阶梯栅氧化层有源漂移区结构的N型LDMOS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N型材料或者P型材料上制作淡掺杂的硅基材料,电阻率为0.3ohm·cm至40 ohm·cm ;
步骤二:通过注入N型杂质形成N阱,退火形成N型杂质分布;
步骤三:制作场氧化层,厚度为0.3μm-1.0μm;
步骤四:制作阶梯氧化层,形成厚度在0.04μm-0.2μm间的氧化层,通过光刻胶的阻挡和曝光位置的不阻挡,刻蚀去掉非阶梯区域的氧化层,保留有光刻胶阻挡的氧化层;
步骤五:制作栅极氧化层,形成厚度在0.01μm-0.04μm间的氧化层;
步骤六:栅极淀积,表面淀积高掺杂的N型多晶,经过光刻胶、曝光、刻蚀,去掉不需要区域的多晶硅,保留用来做栅极的多晶硅;
步骤七:制作漂移区掺杂,通过光刻胶阻挡保护源极;通过光刻胶和多晶的自对准刻蚀阶梯氧化层,留下0.02μm-0.05μm的漏极氧化层;多晶自对准注入磷杂质,退火形成N型杂质的分布,杂质的浓度是N阱中杂质浓度的3-10倍,结深小于N阱的结深;
步骤八:在源极的一端,通过多晶自对准注入P型杂质,然后高温推进,让杂质形成横向和纵向的扩散;
步骤九:通过注入N型杂质形成LDMOS源极和漏极的浓N型区域;
步骤十:通过注入P型杂质形成P型体区接触用的浓P型区域;
步骤十一:经过温度在800℃-1000℃之间的高温加热过程,激活步骤九、步骤十中注入的杂质;
步骤十二:表面淀积氧化层;
步骤十三:接触孔的光刻、接触孔刻蚀,通过光刻胶曝光形成孔,将孔内氧化层刻蚀,形成金属和硅接触的位置;
步骤十四:表面金属化、腐蚀表面金属,在表面淀积金属层,形成电极源极、栅极的接触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78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多断面声传输特性检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刚毛藻综合利用技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