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制动增压阀用密封垫材料及密封垫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2190.0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8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俊;马小鹏;袁玉虎;徐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鼎泰克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1/00 | 分类号: | C08L71/00;C08K13/02;C08K3/04;B29B7/74;B29C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制动 增压 密封垫 材料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增压阀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制动增压阀用密封垫材料及密封垫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制动装置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强制性地减速直至停车,或使汽车下长坡时维持一定的车速,保证汽车能可靠地停歇在坡道上,在原地不致滑溜的装置。真空助力器为制动系统关键性装置,而增压阀是为真空助力器中的辅助增压装置。随着国内汽车安全法规的健全以及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真空助力器增压阀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增压阀用密封垫又为其关键的部件,增压阀用密封垫要求能同时耐较高的温度及耐磨、耐油性能,技术要求非常高。国内传统的汽车用密封垫材料,不能同时满足耐高温和耐油的性能要求和拥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与欧美供应商相比,无任何技术方面优势,即使价格比国外低,一般厂家也不敢使用。目前国内所用依赖进口,这也是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个瓶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制动增压阀用密封垫材料,该材料耐高温性高、耐油性好、耐磨性强及加工性能良好。
一种汽车制动增压阀用密封垫材料,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氯醇橡胶:80~120
炭黑:35~55
酸碱平衡剂:3~5
润滑剂:1~3
硫化剂:1.5~4
硫化活性剂:1~4。
其中,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氯醇橡胶:90~110
炭黑:40~55
酸碱平衡剂:4~5
润滑剂:1~3
硫化剂:1.5~3
硫化活性剂:1~3。
其中,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氯醇橡胶:100
炭黑:45
酸碱平衡剂:5
润滑剂:1.8
硫化剂:2
硫化活性剂:3。
本发明的酸碱平衡剂选用进口的DHT-4A,润滑剂选用高效的SPR-66,硫化剂选用抗焦烧硫化剂P-15,硫化活性剂选用XL-21S。本发明还可以选用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原料。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制动增压阀用密封垫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使得密封圈的耐高温性高、耐油性好、耐磨性强及加工性能良好。
一种使用上述汽车制动增压阀用密封垫材料制造密封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次混炼:按照重量份数将氯醇橡胶、炭黑、酸碱平衡剂、润滑剂和硫化剂置于密炼机进行第一次密炼;将经第一次密炼后的混炼胶转入开炼机进行第一次开炼;
(2)第二次混炼:向经第一次开炼后的混炼胶中加入硫化剂后置于密炼机进行第二次密炼;将经密炼后的混炼胶转入开炼机进行第二次开炼;
(3)将第二次开炼后的混炼胶过滤并压制为成型件;
(4)将成型件放入模具中进行第一次硫化,再置入烘箱中进行第二次硫化;
(5)将二次硫化后的成型件先后进行加工成半成品、切割,得到成品。
其中,所述第一次密炼包括在155~165℃排胶;所述第一次开炼过程包括2~4次薄通和在所述薄通之后的7次或8次的翻炼。
其中,所述第二次密炼包括在95~105℃排胶;所述第二次开炼过程包括2~4次薄通和在所述薄通之后的5次或6次的翻炼。
其中,所述第一次硫化的温度为160~165℃,时间为270~330s,压力为200~220kgf/cm2;所述第二次硫化的温度为220~240℃,时间为16~20h。
其中,所述第二次混炼在第一次混炼后至少48h进行。
其中,所述第一次开炼和第二次开炼的薄通厚度为4mm以下。
本发明汽车制动增压阀用密封垫材料制造密封垫材料优化配方,使得该材料耐高温性高、耐油性好、耐磨性强及加工性能良,造价具有优势。在密封垫的制造工艺上先将硫化剂先加入,保证良好分散效果;分两阶段混炼,既保证了各种填料的混合均匀又同时确保主硫化剂不因温度过高而提前硫化。加入酸碱平衡剂保证硫化的稳定性,加入润滑剂保证其加工的稳定性,以此提高了改类产品的生产稳定性和合格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氯醇橡胶:80
中强度补强炭黑:40
进口酸碱平衡剂DHT-4A:2
高效润滑剂SPR-6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鼎泰克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鼎泰克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2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