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智能安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3748.2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慕军营;韩冰;刘斐;马阳;王峰霞;李博;王荣;槭树腾;刘凡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01 | 分类号: | B60R21/01;B60Q9/00;B60W30/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咸阳***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智能 安保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汽车行驶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安保、紧急停车和自动求救系统。
二、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汽车作为极为方便的交通工作,数量增加迅速;并且伴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频繁。调查显示,中国每天因交通事故引发的死亡人数已达600人以上,数字触目惊心。怎样预防事故发生,确保行车安全,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系统工程。
目前,汽车现有的安全装置主要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制动力辅助系统(BAS)、电子差速锁(EDS/EDL)、驱动防滑系统(ASR)和主动安全系统(ESP)等。众多的安全装置只是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的一种安全刹车措施,并不是一种提前实施的安全停车策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且该安全措施不能很好的解决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由于某种突然伤害或突发疾病造成车辆失控而引发的交通意外。针对这种情况实施的安全侧边停车并进行快速求救的研究甚少,更无功能齐全的智能安保系统。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针对现有的安全停车技术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安保系统,其目的是当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突然受到某种伤害或突发病变的情况下,该汽车智能安保系统能够自动实施导航、靠边停车并发出求救电话和求救信号,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智能安保系统,包括紧急停车按钮1、信息获取模块2、自动求救预警模块7、控制器8、自动侧边停车模块14。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8采用嵌入式操作平台,安装在仪表盘附近,控制器8上安装有紧急停车按钮1,控制器8通过总线连接信息获取模块2、自动求救预警模块7、自动侧边停车模块14;所述信息获取模块2包括摄像头3、速度传感器4、前轮转角传感器5、GPS接收器6,摄像头3、速度传感器4、前轮转角传感器5、GPS接收器6与控制器8连接,控制器8接收摄像头3、速度传感器4、前轮转角传感器5采集的道路和车辆状态信息,运行路径生成算法,生成导航控制指令,GPS接收器6采集车辆的位置信息并存储在控制器8中;所述自动求救预警模块7包括自动求救电话拨打装置9、车辆鸣笛开关10、指示灯开关11,自动求救电话拨打装置9、车辆鸣笛开关10、指示灯开关11与控制器8相连,控制器8将存储的拨号指令和电控指令送递给自动求救电话拨打装置9、车辆鸣笛开关10和指示灯开关11;所述自动侧边停车模块14包括自动刹车机构12、方向盘伺服电机13、方向盘电机驱动器15,方向盘电机驱动器15与控制器8相连,方向盘电机驱动器15接收控制器8生成的导航指令,带动方向盘伺服电机13旋转,引导车辆靠边行驶,自动刹车机构12接收控制器8的制动指令,实施侧边停车;所述自动求救电话拨打装置9可以通过控制器8设置多个电话号码,并调整各电话号码的优先级。
3、优点及效果:本发明由于设置有自动侧边停车模块和自动求救预警模块,当驾驶员受到某种突然伤害或突发疾病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车辆至自动导航模式,自动靠边停车,并能够实施车辆定位和自动拨打求救电话,通过本发明的实施,问题车辆能够及时停车并寻求帮助,保证了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智能安保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智能安保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智能安保系统车辆后端指示灯安装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37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缓解临床红肿热痛硬结症状的药酒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铜材挤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