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向减速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2584.1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5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王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毅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7/08;F16H3/60;F16H4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01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向 减速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油田机械采油设备,尤其是长冲程抽油机使用的换向减速机。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的换向减速机内有两组差速器,两组差速器内部的行星差动轮系采用圆锥齿轮结构,圆锥齿轮结构受力状态不好,侧向力较大,机械效率低、使用寿命短。另外,现有技术的输出滚筒内没有设置减速机构,这对需要频繁换向往复工作的抽油机是不利的。如专利号为ZL201120297063.x公开的专利技术。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圆柱齿轮差速器和带有减速机构的输出滚筒,使换向减速机的结构更加合理、运行更加可靠、换向更为轻松、使用寿命更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换向减速机由换向部分I和输出滚筒部分II两部分组成。
换向部分I的核心技术是两组差速器。差速器已出现100多午,目前汽车上普遍采用的是圆锥齿轮差速器。圆锥齿轮差速器不能满足抽油机频繁换向的往复工作条件,所以本发明采用圆柱齿轮差速器。圆柱齿轮差速器中的太阳轮和行星轮均为圆柱齿轮。太阳轮为两个,行星轮成对出现,一般为2-6对。每对行星轮相互啮合1/2齿宽,每对行星轮另外的1/2齿宽与各自的太阳轮啮合。行星轮、太阳轮都安装在差速器的壳体中,这个壳体就是行星架,差速器壳体由两个相同的圆盘组成,壳体上有中心孔、行星轮孔、连接螺栓孔。壳体中心孑L插入半轴。行星轮孔是成对的,用来安装行星轮。壳体边缘处是一圈螺栓孔,用螺栓把壳体和差速器的外齿轮连接为一体,并组合为一个差速器总成。扭矩由差速器的外齿轮输入,即行星架输入扭矩。两组差速器完全相同,两组差速器总成的外齿轮相互啮合。每组差速器插入两根半轴。其中一根半轴伸出相体,安装制动盘。另一根半轴的前端做成圆柱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
输出滚筒部分II是一个行星架固定的定轴轮系减速机构。由中心齿轴、介轮、支架(固定的行星架)、内齿圈、滚筒本体组成。支架固定在抽油机塔架上,滚筒本体围绕支架转动。支架上安装2~6个介轮,中心齿轴穿过支架的空心管与介轮啮合,介轮与内齿圈啮合,内齿圈做圆周运动,并带动滚筒体一同转动。内齿圈直径的大小要根据传动比而定。内齿圈的直径尽量做大,把扭力点从滚筒圆心外移到靠近滚筒边缘的位置。这对于滚筒的频繁启动换向非常有利。
本发明所述的换向减速机还有一种紧凑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为对称式,它的箱体III呈凹形,输出滚筒IV位于凹形箱体III的凹陷位置。它的传动机构中省略了皮带传动部分,并在两组差速器中间增设了一组减速机构,电机的输出轴直接与减速机构的中心轴连接,中心轴通过介轮与齿圈的内齿啮合,齿圈的外齿分别与两组差速器上的齿轮啮合,并带动差速器转动。差速器中插入的两根半轴,其中一根半轴原有的圆柱齿轮改为圆锥齿轮,并与配对的大锥齿轮啮合。两个大锥齿轮的输出轴伸出箱体,与输出滚筒上伸出的中心轴连接。输出滚筒IV与输出滚筒II基本原理相同.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后,获得的好处是:
(1),换向减速机的工作平稳可靠,圆柱齿轮差速器的使用寿命大幅度增加。
(2)降低了加工难度,加工精度进一步提高。
(3)圆柱齿轮比圆锥齿轮传递更大的扭矩,机械效率得到提升。
(4)差速器的体积缩小,减轻了重量。
(5)输出滚筒的扭力点改变后,使滚筒体的启动和换向更加轻松省力。这对于频繁换向的抽油机至关重要。
(6)输出滚筒的直径可以做的很大,能获得较大的绳轮比,柔性件(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大幅度增加。
(7)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换向减速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圆柱齿轮差速器的立面图。
图3是圆柱齿轮差速器的剖视图。
图4是圆柱齿轮差速器行星轮与太阳轮的啮合示意图。
图5是换向减速机的另一种结构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的结构形式由换向部分I和输出滚筒部分II组成,换向部分I采用两组相同的圆柱齿轮差速器5、5’,差速器5、5’中太阳轮17、17’和行星轮18、18’均为圆柱齿轮,输出滚筒部分II是一个定轴轮系减速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毅,未经王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2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