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内表面改性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8344.4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0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锋;侯晓多;邓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6/50 | 分类号: | C23C16/50;C23C8/3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表面 改性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领域,涉及到表面化学渗和硬碳膜的沉积,特别涉及到对金属内表面实现化学渗或薄膜沉积的方法,以提高金属内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等物理化学性能。
背景技术
内表面为工作面的工件门类众多,如发动机的缸筒、运输管道、离子加速管、炮筒、内孔模具和轴套等,这些工件经常因内壁磨损、腐蚀等形式遭到破坏,为了提高工件内壁的硬度、耐磨耐和腐蚀性,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寿命,在其内壁化学渗或沉积薄膜是非常必要的技术手段。但是目前关于内壁表面改性的相关报道不多,与内表面服役部件的大量需求相比技术贮备严重短缺,因此发展内壁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及其紧迫的现实意义。管内表面可以不仅仅局限在管状工件的内表面,而是可以推广到复杂工件上凹陷面、孔和内腔。所以管内表面处理研究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电镀、激光强化处理、物理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等。电镀和化学镀是管筒件内表面处理的优选方法,其特点是改性效果好,可以对内径非常小的管件进行处理,最小可达几个毫米。但是电镀和化学镀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涂层的耐磨性较低,附着性差。
利用光纤传导激光,从而使管内表面激光淬火不受管长的限制,可以实现细长管的内表面激光相变强化,但是激光只能应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采用等离子体离子注入时,如果被处理的管筒内径太细,由于鞘层交叉,管内等离子体电位与施加电位差值就会减小,结果注入效应可能会大大降低,甚至根本不可能产生注入效应。为此有研究者提出内电极法,即在管筒内放置一个接地电极。但由于多数采用外部离子源,等离子体靠外部产生,随后扩散进入圆筒内部,这样必然造成管体内部等离子体密度不均匀,也就造成了注入剂量的轴向不均匀,并且在处理细长管时,这种现象较为明显。总的来说,内电极法提高了注入能量,未对注入剂量的不均匀性给出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内表面改性的装置和方法,是利用空心阴极效应,即内孔阴极辉光区重叠,在重叠区内辉光电流急剧增大,在金属内表面产生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实现化学渗或沉积硬质薄膜,解决金属内表面改性,提高内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金属内表面改性的装置是利用空心阴极效应在空腔内产生等离子体,来实现等离子渗或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被处理件为阴极,根据被处理件表面形状,增加与阴极材料相同、轮廓相似的阴极,形成双阴极。反应气体由阴极均匀引入到阴极与阴极之间的空腔内,反应之后的残余气体需由阴极内表面边缘四周由机械泵抽出。阴极与阴极间距d和真空室反应压力P之间满足P·d=0.5~10Torr·cm关系,钼制阳极位于空腔边缘四周,阴极与阳极间距为双阴极间距的2~5倍。
金属内表面改性的方法是通入反应气体,阴阳极之间加入直流脉冲偏压,控制被处理件的温度,进行化学渗或薄膜沉积。在空心阴极等离子体的作用下,被处理件被加热到400~700°C之间,通入氮气或氨气与氩气的混合气体,对管件内表面渗氮;沉积硬碳薄膜时,被处理工件与水冷铜电极接触,使被处理工件的温度控制在50~300°C之间,通入乙炔或甲烷与氩气的混合气体,加脉冲电压在管件内表面沉积硬碳薄膜。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可以处理大长径比的管件和各种复杂形状的内表面;既能实现化学渗,包括单元素渗和多元共渗,也能进行薄膜沉积,如沉积硬碳膜等;表面改性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管件内表面改性装置示意图。
附图2是内表面沉积硬碳膜的装置示意图。
图中:1电源;2被处理管件;3阴极送气口;4阴极;5阳极;6绝缘陶瓷管;7抽气口;8真空测量;9密封垫圈;10石英管;11密封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是,首先,抽真空使反应室达到本底真空~10-3Torr,通入氩气至0.05Torr对被处理件进行表面清洗和活化预处理5-20min,之后按比例通入反应气体。氮气或氨气和氩气混合气体中,氮气或氨气比例为20~80%,调节真空度在5×10-2~5Torr之间,阴阳极间加入脉冲电压0~10kV或电流0~5A,在空心阴极等离子体的作用下,被处理件被自然加热到400~700°C之间,渗氮时间为0.5~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8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PA6复合材料
- 下一篇:一种结合高能超声处理的镁合金热处理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