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冷晶闸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4626.8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7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曹均正;魏晓光;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473;H01L29/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一体化 水冷 晶闸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晶闸管,具体讲涉及一种一体化水冷晶闸管。
背景技术:
目前6英寸大功率晶闸管主要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中,作为换流阀的开关元器件,实际运行中会通入高达5kA的电流,这种情况下会给晶闸管带来较大损耗,损耗产生的热量会导致晶闸管芯片温度的升高。为避免晶闸管芯片温度过高而失效,通常给晶闸管配备水冷散热器将热量及时带走,使其芯片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本发明人长期观察发现现有的散热器与晶闸管是单独设计、制造的,使用时在外力下将散热器与晶闸管联接,热量主要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从晶闸管向散热器传递,进而被散热器内的冷却介质带走。
晶闸管的结温由芯片的损耗、冷却液温度和芯片到冷却液之间的热阻决定,而芯片损耗和冷却液温度在系统设计时已经确定,降低结温的目的主要依靠减小热阻提高散热效率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冷晶闸管,该晶闸管采用散热器和晶闸管一体化设计,减小了现有晶闸管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热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冷晶闸管,所述晶闸管包括管座和管盖、其间设有具有保护层的芯片,所述管座的另一端与散热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冷晶闸管,所述芯片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侧钼片、硅片和阴极侧钼片;所述硅片包括依次设置的扩磷区N+、短基区P1、长基区N、短基区P2和浓硼扩散区P+;所述扩磷区N+上设有阴极和门极,所述浓硼扩散区P+上设有阳极;所述硅片设有隔离墙,所述隔离墙表面设有孔;所述阳极、阴极和门极分别设有径向引出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冷晶闸管,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晶闸管同轴,其包括壳体和沿所述壳体轴线方向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循环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首尾端分别为入水口和出水口。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优选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冷晶闸管,沿所述冷却水道的轴线方向上设有突起,所述突起为矩形、锯齿形或多边形。
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优选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冷晶闸管,在所述管座与散热器连接的一端通过外力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冷晶闸管,将所述晶闸管充入惰性气体。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冷晶闸管,所述惰性气体为氦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防止管内金属氧化。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冷晶闸管,所述芯片外沿包有橡胶套。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冷晶闸管,所述晶闸管为6英寸晶闸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得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在晶闸管管座上设计散热器,消除了原来晶闸管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热阻;
2、本发明中新型晶闸管设计省去了晶闸管与散热器相接触的壁面,且开槽时挖除了部分散热器材料,使得器件整体更加简洁、经济;
3、本发明中新型晶闸管大大提高了其本身的散热效率;
4、本发明中的新型晶闸管与散热器间的接触热阻减少20%;
5、本发明晶闸管隔离墙设有径向孔,加快了隔离墙扩散形成速度;
6、本发明的微槽道散热器使得热阻降低了11.5%-46%;
7、本发明微槽道散热器的散热率与突起的形状、大小、长度和数量有着很大的关系;
8、本发明的晶闸管加强了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化水冷晶闸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晶闸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冷却水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微槽道示意图;
其中,1-晶闸管,2-壳体,3-入水口,4-出水口;
1.1-管座,1.2-保护层,1.3-芯片,1.4-门极引线出口,1.5-管盖;
2.1-冷却水道,2.2-微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例的发明主要对6英寸一体化水冷晶闸管进行,所述晶闸管1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管座1.1、瓷环壳、保护层1.2、芯片1.3和管盖1.5;所述芯片1.3外沿包有橡胶套;所述保护层1.2和芯片依次扣入瓷环壳内;在所述管座1.1轴向方向下设有散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46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