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金模锻用可粘贴绝热棉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8110.2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5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奠华;马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10 | 分类号: | F16L59/10;C09J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模锻用可 粘贴 绝热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合金模锻用可粘贴绝热棉,所述绝热棉可卷曲,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平面板,在所述绝热棉长方形平面板的整个正面布满浇灌双粘结剂的孔洞,相邻孔洞的间距为L=20~50mm,所述孔洞的直径为6~10mm,所述孔洞的深度H2与所述绝热棉的厚度H1之间的关系为:H2=(0.6~0.8)H1,且H1-H2≥2mm;所述绝热棉正面双粘结剂的面积之和S1与绝热棉正面总面积S2的比例关系是S1:S2=0.55~0.80,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粘结剂分为第一双粘结剂和第二双粘结剂,其中所述第一双粘结剂位于孔洞底部,所述第一双粘结剂为由室温粘结剂和软化点较低的玻璃粉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室温粘结剂、软化点较低的玻璃粉的重量比为(40~20):(60~80),所述第一双粘结剂占孔洞体积的2/5~1/2;所述第二双粘结剂为由室温粘结剂和软化点较高的玻璃粉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室温粘结剂、软化点较高的玻璃粉的重量比为(40~20):(60~80),所述第二双粘结剂占小孔体积的1/2~3/5;所述第一双粘结剂、第二双粘结剂烘干后与绝热棉的正面持平,且在绝热棉的正面呈不连续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模锻用可粘贴绝热棉,其特征在于:在整个绝热棉的正面上将每个孔洞视为一个点,所述孔洞以正方形或面心正方形点阵结构形式呈周期性均匀分布,每个点阵均与绝热棉的长度矢向或宽度矢向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模锻用可粘贴绝热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棉为纤维较长、800~1300℃高温下不易粉化的陶瓷耐火纤维材料,其主要成分为Al2O3和SiO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模锻用可粘贴绝热棉,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点较低的玻璃粉的软化点温度为550~650℃,其主要成分是SiO2、NaO2、B2O3、CaO,不应含有PbO成分;所述软化点较高的玻璃粉软化点温度为750~900℃,其主要成分是SiO2、B2O3、Al2O3、CaO。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合金模锻用可粘贴绝热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室温粘结剂为天然植物纤维素或化学纤维素,或为天然植物纤维素和化学纤维素,所述天然植物纤维素为淀粉;化学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素。
6.一种合金模锻用可粘贴绝热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双粘结剂的制备:将室温粘结剂、软化点较低的玻璃粉按(40~20):(60~80)的重量比例均匀混合,加水充分搅拌成第一双粘结剂,所述第一双粘结剂呈粘稠状,室温下粘度30~100P;
(2)第二双粘结剂的制备:将室温粘结剂、软化点较高的玻璃粉按(40~20):(60~80)的重量比例均匀混合,加水充分搅拌成第二双粘结剂,所述第二双粘结剂呈粘稠状,室温下粘度30~100P;
(3)将卷曲的绝热棉展开,在绝热棉的整个正面用硬物开戳浇灌双粘结剂的孔洞,在绝热棉长方形平面板的整个正面布满浇灌双粘结剂的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为6~10mm,孔洞的深度H2小于绝热棉1的厚度H1,H2=(0.6~0.8)H1,H1-H2≥2mm;在整个绝热棉的正面上将每个孔洞视为一个点,所述孔洞以正方形或面心正方形点阵结构形式呈周期性均匀分布,每个点阵均与绝热棉的长度矢向或宽度矢向相平行,与长度矢向或宽度矢向相平行的相邻孔洞的邻间距L=20~50mm;
(4)将加水混合均匀的第一双粘结剂灌入绝热棉正面孔洞内,然后予以烘干,烘干后第一双粘结剂占孔洞体积的2/5~1/2;第一双粘结剂经烘干后再将均匀混合的第二双粘结剂浇灌在绝热棉正面的孔洞内,烘干后的第二双粘结剂约占孔洞体积的1/2~3/5;灌入绝热棉正面孔洞内的第二双粘结剂的表面应与绝热棉的正面持平,绝热棉正面第二双粘结剂的面积之和S1与绝热棉正面总面积S2的比例关系是S1:S2=0.55~0.80,且第二双粘结剂在绝热棉的正面呈不连续的点状分布,绝热棉正面的第二双粘结剂的形状不应出现薄膜状、平片状或长条状;
(5)浇灌的第二双粘结剂的绝热棉在烘烤机上烘干后,卷成一捆装入塑料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81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