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苯并1,4-噁二烷的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6581.0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2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叶永浩;马良;李枞;戴志成;朱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13/04 | 分类号: | C07D413/04;A61P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噁二烷 噁二唑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含苯并1,4-噁二烷的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制备方法与作为抗氧化物质的用途。
背景技术
需氧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生物体内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存在一套防御体系阻止这些活性氧对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但是当活性氧过量产生,生物体内的防御体系不足以抵御时,这些活性氧分子产生的氧化作用,会损伤人体内的脂质、蛋白质、糖类以及细胞与器官中的DNA,从而导致细胞膜的损伤,或生物大分子如DNA和酶的交联结构被破坏,甚至可能因为DNA的断裂以及脂质过氧化而引发细胞凋亡。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诱发多种疾病,如:肿瘤、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关于活性氧与生物体之间的作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抗氧化剂是有助于捕获并中和活性氧,从而消除其对生物体损害的一类物质。在相对较低的可氧化物(糖类、脂质、DNA或蛋白质)浓度下,能有效地延缓或阻止此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因此,开发抗氧化剂对于治疗各种与氧化相关的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含苯并1,4-噁二烷骨架结构的化合物由于其在化学、医药研究中所表现的的良好活性一直被广泛关注,已被多项研究证明具有保肝、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活性。1,3,4-噁二唑杂环化合物具有杀菌、止痛、消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1,3,4-噁二唑硫醇外环的-SH与各种亲电试剂进行反应,可以生成硫醚,或进一步转化为砜或亚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1,3,4-噁二唑环上的活泼氢还可以与醛、仲胺或伯胺的盐酸盐缩合,生成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杂环曼尼希碱。
本发明利用含有1,4-苯并噁二烷的1,3,4-噁二唑,通过曼尼希反应引入各种取代苯胺,制成含有1,4-苯并噁二烷的1,3,4-噁二唑衍生物,并研究它们的抗氧化活性,为新型抗氧化药物的研发提供研究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型含苯并1,4-噁二烷的1,3,4-噁二唑类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类含苯并1,4-噁二烷的1,3,4-噁二唑衍生物,其特征是它有如下通式:
式中R为:
基团。
一种制备上述含苯并1,4-噁二烷的1,3,4-噁二唑类衍生物的方法,它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将按通法制备的含苯并1,4-噁二烷的1,3,4-噁二唑溶于适量乙醇溶液中,加入40%甲醛水溶液,搅拌10分钟后,再分多次缓慢滴加含各种取代苯胺的乙醇溶液,必要时可用冰浴保持反应体系温度,反应1小时,用薄层色谱(TLC)跟踪反应。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反应液冷却、结晶,将析出的沉淀物过滤,用冰乙醇洗涤三次,再用加入大量乙醇,微热(<50℃)使其全部溶解,放置进行重结晶,即得到本发明所述的含苯并1,4-噁二烷的1,3,4-噁二唑衍生物。
上述制法所述步骤1中的40%甲醛溶液的用量可以是每毫摩尔含苯并1,4-噁二烷的1,3,4-噁二唑加入105μL40%甲醛溶液(相当于甲醛1mmol)。
上述制法所述步骤1中的各种取代的苯胺用量可以是每毫摩尔含苯并1,4-噁二烷的1,3,4-噁二唑加入10mL含1mmol各种取代苯胺的乙醇溶液。
本发明所制得的含苯并1,4-噁二烷的1,3,4-噁二唑类衍生物,通过DPPH、ABTS、FRAP法测试,有着明显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在抑制小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LPO)实验中验证了其抗氧化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含苯并1,4-噁二烷的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可以应用于制备新型抗氧化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5-(2,3-二氢苯并[b][1,4]二噁烷-6-基)-3-(苯基氨基甲基)-1,3,4-噁二唑-2(3H)-硫酮(化合物1)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