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制剂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07868.7 申请日: 2013-03-29
公开(公告)号: CN104069312B 公开(公告)日: 2018-03-13
发明(设计)人: 孙卫;郑雅楠;廖茂梁;张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药物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K36/8945 分类号: A61K36/8945;A61P9/10
代理公司: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0 代理人: 郭广迅
地址: 300193 ***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 中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药物制剂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中风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展中国家死亡于中风的人数为发达国家的两倍。1/3的中风患者在发作六个月内死亡,幸存者有90%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其中一半失去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的严重后遗症;有1/3的中风患者3-5年内反复发作,直至死亡。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中风的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并有年轻化、轻型化的趋势。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风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并且绝大部分脑卒中存活患者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甚至失明等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

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自古以来,中医对中风病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便有了详细的记载,在以后历代医家的总结中逐步得到完善和充实。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文献报道,从发病、病情变化及转归看,气虚血瘀在中风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从中风先兆的表现,诱发因素及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等方面也证实了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证型,也是中风发病率最高的证型。研究开发益气活血化瘀药治疗中风更有临床价值。中风一病,始源于《内经》。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创中风这一病名,并对证因脉治做了较详细的论述。概述了中风病的两个主要特征: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其主证。还进一步指出风邪入中的浅深和病情轻重之不同,而有在经在络、中脏中腑之区别,为后世辨治奠定了基础,沿用至今。直至唐宋,诸家仍以外风立论,自金以后,认识到火(盛)气(虚)痰(湿)血(瘀)等内在病因,丰富了中风的病因学说。现代医家在临床上依据有无神志改变而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在中经络中风病中,归纳为肝阳上亢、风火上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阴虚风动和气虚血瘀等证型。其中气虚血瘀证中风为临床常见证型。

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已成公论。本虚实为气阴两虚,以气虚为主。李东垣曰:“凡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云:“曰火、曰痰、总乎由虚,虚因为中风之根。”清代王清任以气虚血瘀说立论更为明确,盖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即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脉络阻塞而致中风偏枯。故气虚是本病之根源,血瘀是本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益气活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年老久病体衰,脏腑阴阳严重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复因忧思恼怒,或饮食不节,恣酒饱食,脑劳过渡,房室不节,扰动气血,血随气逆上冲于脑,横窜经隧,或气血痹阻,肌肤筋脉失濡,而见半身不遂诸症。正如《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所说:“人至五六十,气血就衰,乃有中风之病,少壮无是也,然肥盛之人,或兼平日嗜欲太过,耗其精血,虽甚少壮,无奈形盛气衰,往往亦成中风。”因气虚血瘀,经络阻痹,肢体肌肤失养,致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甚者半身不遂;气血阻痹,阻滞经络,致口舌歪斜,语言不利;气虚不能运血荣于面,故有面色晃白;心气内虚,则见心悸不宁,气短无力;卫气不足,营失内守,则有自汗出;气血虚弱,固摄无权,故见口角流涎,便溏,手足肿胀之症,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弦滑,皆为气虚血瘀之象。活血化瘀,补中益气,舒筋活络,为其治疗之大法。

各国政府和医务工作者一直关注着防治中风病药物的研究开发,目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主要集中在急性发作期,对于恢复期以保护脑神经为主要治疗方式,从不同途径寻找治疗经络受阻,气虚血瘀证之中风,证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清或蹇涩,或偏身麻木的药物,仍是当务之急。

在中国专利CN1507910A中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穿山龙和刺五加制成,其采用传统提取方式,出膏率较高,但患者服用剂量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物质基础更加明确,化学成分更加清楚,质量更加可控,能降低服用量,服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泛,同时保证疗效稳定,安全性高,工艺过程易于产业化的特点,提供各种剂型,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更加方便的中药品种,以符合中药现代化新药研发的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药物研究院,未经天津药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78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