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目标协同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8769.0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7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威;罗成名;樊启高;王禹桥;杨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5/00 | 分类号: | G01S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目标 协同 定位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移动目标协同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移动目标(4)上安装捷联惯导模块(1)、超宽带无线接收器和协同定位模块(2),在定位区域(5)内布置超宽带无线发射器;所述的协同定位模块(2)中有捷联惯导参数通讯模块、无线参数通讯模块和协同运算处理单元;捷联惯导参数通讯模块与捷联惯导模块进行通讯,无线参数通讯模块与超宽带无线接收器进行通讯,协同运算处理单元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算;捷联惯导模块(1)测量得到的移动目标(4)的姿态角、加速度、速度和位置运动参数,通过协同定位模块(2)上的惯导参数通讯模块传输给协同运算处理单元;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测量得到的无线测距参数,通过协同定位模块(2)上的无线参数通讯模块传输给协同运算处理单元,运动参数与测距参数在协同运算处理单元经数值解算,获得移动目标(4)精确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2.一种实现移动目标协同定位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捷联惯导模块(1)和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对移动目标(4)的参数进行感知,建立捷联惯导和超宽带无线耦合模型,由捷联惯导模块(1)输出移动目标(4)高精度姿态信息,在捷联惯导模块(1)输出的运动参数补偿下,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输出移动目标(4)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并对捷联惯导模块(1)输出的位置信息进行校正,从而实现封闭环境下定位区域(5)内移动目标(4)输出位置和姿态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捷联惯导模块(1)与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协同下多源参量的实时感知与测距运算;
步骤2)移动目标(4)的捷联惯导模块(1)下运动参量与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无线信号间的误差传递分析与补偿;
步骤3)捷联惯导模块(1)下高频位置信息与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下低频位置信息在不同坐标系下的统一变换;
步骤4)捷联惯导模块(1)下姿态、加速度、速度与位置参量与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下信号到达时间差、到达角度间的交互耦合;
步骤5)捷联惯导模块(1)与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协同下移动目标(4)位置和姿态的解算与校正;
在步骤1)中,所述的捷联惯导模块(1)与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协同下多源参量的实时感知与测距运算,具体为:将捷联惯导模块(1)测量的数据通过积分运算得到移动目标(4)粗略的位置和姿态,而将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测量的数据经过计算得到移动目标(4)与超宽带无线发射器间的测距信息;
在步骤2)中,所述的移动目标(4)的捷联惯导模块(1)下运动参量与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无线信号间的误差传递分析与补偿,具体为:利用惯导参数通讯模块和无线参数通讯模块,通过串口将测量参数传递给协同运算处理单元,考虑系统误差传递关系,进行多参量误差传递研究及补偿,建立各阶段误差方程,采用最优滤波策略,实现协同定位下多参数误差的抑制;
在步骤3)中,所述的捷联惯导模块(1)下高频位置信息与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下低频位置信息在不同坐标系下的统一变换,具体为:捷联惯导模块(1)输出的为地理坐标系下高频位置信息,通过稀疏采样和坐标变换统一,变换到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输出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低频位置信息,继而利用捷联惯导模块(1)的运动参数建立联合滤波下移动目标(4)位置的观测方程;
在步骤4)中,所述的捷联惯导模块(1)下姿态、加速度、速度与位置参量与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下信号到达时间差、到达角度间的交互耦合,具体为:将捷联惯导模块(1)测量获得的姿态、加速度、速度与位置耦合到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测量数据中,来对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测量的到达时间差和到达角度参数进行修正,继而利用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测量参数建立联合滤波下移动目标(4)位置测量方程;
在步骤5)中,所述的捷联惯导模块(1)与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协同下移动目标(4)位置和姿态的解算与校正,具体为:利用捷联惯导模块(1)输出建立的移动目标(4)状态观测方程,结合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输出建立的移动目标(4)状态测量方程,经交互多模型卡尔曼滤波方法获得移动目标的一次位置估计,继而利用超宽带无线传感器(3)的到达时间差与到达角度,求得移动目标(4)的精确位置,并对捷联惯导模块(1)下观测方程进行校正,通过不断的循环校正来实现移动目标(1)高精度位置和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87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