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车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8115.X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2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军;邵蓉;白彦超;刘芹;李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2 | 分类号: | B61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
背景技术
随着动车组速度的不断提高,动车组的阻力将明显增大,当动车组速度达到200km/h时,空气阻力占运行总阻力的70%左右,当动车组速度达到300km/h时,空气阻力占运行总阻力的85%左右。动车组运行中消耗的能量的大部分都用来克服空气阻力。
目前,动车组的头车与尾车造型一样,均采用类似旋成体造型,从起点站开往终点站时,头车在前,尾车在后,由终点站返回原起点站时,原头车变尾车,原尾车变头车。
在动车组行驶过程中,由于尾车会产生涡流,导致动车组尾部阻力很大,使动车组在运行中消耗大量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以降低行驶阻力,减少动力消耗。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包括两个端车,两个所述端车的车头鼻锥外壳分别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处设有导流边条;
所述导流边条包括条形板,所述条形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车头鼻锥外壳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条形板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条形板,在所述条形板的板面所在的平面内绕所述转轴旋转,从而使所述条形板通过所述条形孔伸出所述车头鼻锥外壳外或收入所述车头鼻锥外壳内,当所述条形板伸出所述车头鼻锥外壳外时,所述条形板沿所述端车的长度方向延伸。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动车组,在端车的车头鼻锥外壳处设有导流边条,在动车组行驶过程中,作为车头的端车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条形板收入车头鼻锥外壳内,使气流顺畅的沿车头表面流动,作为车尾的端车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条形板伸出车头鼻锥外壳外,伸出车头鼻锥外壳外的条形板沿所述端车的长度方向延伸,起着气流流动的引导作用,破坏了尾部气流因车尾的类似旋成体造型产生的涡流,减弱了列车尾部涡流阻力,从而降低了动车组的行驶阻力,减少了动车组的动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在导流边条未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在导流边条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的导流边条未伸出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的导流边条伸出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省略导流边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端车; 102:车头鼻锥外壳; 103:条形孔;
104:导流边条; 105:条形板; 106:转轴;
107:驱动装置; 108:扇形齿轮; 109:传动齿轮;
110:驱动电机; 111:定位卡槽; 112:伸缩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车组,包括两个端车101,两个所述端车101的车头鼻锥外壳102分别设有条形孔103,所述条形孔103处设有导流边条104;所述导流边条104包括条形板105,所述条形板105的第一端与所述车头鼻锥外壳102通过转轴106连接,所述条形板105与驱动装置107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07用于驱动所述条形板105,在所述条形板105的板面所在的平面内绕所述转轴106旋转,从而使所述条形板105通过所述条形孔103伸出所述车头鼻锥外壳102外或收入所述车头鼻锥外壳102内,当所述条形板105伸出所述车头鼻锥外壳102外时,所述条形板105沿所述端车101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动车组,在端车101的车头鼻锥外壳102处设有导流边条104,在动车组行驶过程中,作为车头的端车101可通过驱动装置107驱动条形板105收入车头鼻锥外壳102内,使气流顺畅的沿车头表面流动,作为车尾的端车101可通过驱动装置107驱动条形板105伸出车头鼻锥外壳102外,伸出车头鼻锥外壳102外的条形板105沿所述端车101的长度方向延伸,起着气流流动的引导作用,破坏了尾部气流因车尾的类似旋成体造型产生的涡流,减弱了动车组尾部涡流阻力,从而降低了动车组的行驶阻力,减少了动车组的动力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81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