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巧玲花中提取橄榄苦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0675.0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3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邓瑞雪;刘普;尹卫平;高嘉屿;王怡冉;牛亚琪;段文录;时清亮;柴元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H17/04 | 分类号: | C07H17/04;C07H1/08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巧玲花中 提取 橄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及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巧玲花中提取高纯度橄榄苦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巧玲花(Syringa pubescens Turca)为木犀科丁香属植物,灌木,又名毛(叶)丁香、四季丁香,小叶丁香,产自河南、河北、陕西等地。经研究发现,巧玲花中含有三萜类、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其橄榄苦苷的含量相对较高,有较大的研究开发价值。
橄榄苦苷是一种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在至少25种木犀科植物中存在。橄榄苦苷又是一个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文献报道其具有显著的抗真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癌和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另外,橄榄苦苷还具有抗心律失常和解痉作用,是一种作用效果较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橄榄苦苷还能够激活胃蛋白酶并降低其他霉的活性;橄榄苦苷还能减少肝细胞中由离子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的丙醛酸;目前,橄榄苦苷正逐渐被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目前,橄榄苦苷主要是从油橄榄(Olea europaea L., Olea africana, Olea capensis L.)的叶、果实及树皮,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 Diels)等植物中得到。目前,有报道采用大孔吸附树脂从巧玲花中富集得到橄榄苦苷,但是得到的橄榄苦苷含量只有40%左右,尚未有高纯度的橄榄苦苷规模化制备工艺的研究报道。因此,研究开发新的橄榄苦苷制备工艺,从巧玲花中规模化制备高纯度的橄榄苦苷,对于该化合物的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从巧玲花中富集得到的橄榄苦苷含量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从巧玲花中提取高纯度橄榄苦苷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从巧玲花中提取橄榄苦苷的方法,包括将粉碎过的干燥巧玲花用乙醇浸泡后超声提取,并将提取液浓缩成浸膏的步骤,以及将制得的浸膏提纯分离的步骤,所述提纯分离的步骤为:
步骤一:将制得的浸膏用甲醇或乙腈溶解后过滤,滤液与硅胶和硅藻土混合搅拌,其中硅胶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2:1~1:2,混合均匀后置于常温下挥干溶剂,混合物依次用氯仿、氯仿-甲醇混合溶剂及甲醇分别萃取两次,每次用于萃取的溶剂均为混合物质量的10-15倍,其中氯仿-甲醇混合溶剂中氯仿和甲醇的体积比为4:1,萃取完成后收集甲醇萃取溶液,浓缩,浓缩物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浓缩物用甲醇溶解后过滤,滤液采用装有反相填料的flash柱吸附、然后用甲醇-水洗脱液进行洗脱分离,分段收集馏分,用HPLC检测,取橄榄苦苷含量大于90%的馏分段,减压蒸馏即得橄榄苦苷粗品;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橄榄苦苷粗品于50-60℃条件下用甲醇溶剂溶解,配成饱和溶液,趁热用活性碳吸附过滤,滤液于0-4℃条件下结晶,过滤干燥即得纯度大于98%橄榄苦苷;
所述将巧玲花浸泡后超声提取并浓缩的方法为:将粉碎过的干燥巧玲花,用体积浓度为60-90%的乙醇浸泡24-36小时,然后在50-60℃条件下超声提取30-50分钟,过滤,将所得滤渣再用乙醇重复超声提取2-3次,合并提取液,于50-60℃条件下减压蒸馏浓缩得浸膏;
超声提取时,乙醇的质量为干燥巧玲花质量的10-12倍;
所述步骤一中用于溶解浸膏的甲醇或乙腈为浸膏质量的5-7倍;
所述步骤一中所用硅胶和硅藻土的总重量为浸膏重量的2-4倍;
所述步骤二中的flash柱采用的反相填料为RP-18或ODS-A;
所述步骤三中活性炭的用量为橄榄苦苷粗品质量的8-10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硅胶和硅藻土混合搅拌固相萃取,提高了分离提纯效率,且萃取溶剂用量少,成本低,工业化操作方便;
本发明采用超声提取效率高,温度较低,避免了在煮沸条件下对某些成分糖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本发明采用反相填料洗脱,适合于橄榄苦苷的分离,且采用flash柱分离具有分离速度快,上样量大等有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0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型与砂芯的配合结构
- 下一篇:颅脑外伤急救包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