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淡水鱼的腌制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2110.7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5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涛;孙土根;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多润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26 | 分类号: | A23L1/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4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淡水鱼 腌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食品加工工艺,特别设计一种水产品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淡水鱼主要是靠鲜销。淡水鱼肉质好,营养丰富,季节性容易掌握,但存在骨刺多、易变质或破胆等缺点。一般淡水鱼体内组织蛋白酶的活性约在25℃左右时最强,正团为淡水鱼体内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接近室温,所以它的自溶作用速度比海水鱼快,容易腐败变质.淡水鱼肌原纤维蛋白质在冷冻过程中容易变性,尤其是鲢鳙鱼的抗冻性能较差,蛋白质变性腐烂的问题比较明显,必须在加工方法上进行改进,提高加工产品质量。目前,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对全鱼制品、鱼块制品、鱼糜制品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酵菌种选育、发酵过程引起的产品性能变化、制品保藏技术等领域,在菌种选育及贮藏技术、鱼制品生物发酵技术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产业化上还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标准化成套技术及工艺,也未能取得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水产品腌制加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此加工方法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腌制产品具有风味独特、保质期长等特点,因此多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但是传统腌制方法在腌制期间靠空气中自然浸入的乳酸菌,使腌制品发酵产生悦人的风味,在乳酸菌侵入的同时,大量的霉菌入侵,容易使腌制的产品霉变,食用后影响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淡水鱼的腌制工艺,可以抑止霉菌生成,且不影响腌制后产品的风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淡水鱼的腌制工艺,包括剖杀、清洗、腌制、烘干、包装的步骤,所述的腌制步骤为:
1)腌汁的配制
该腌液的配比为:4%的食盐水1000升,浓度为50%的葡萄糖液20~30升,10%的葡萄糖酸锌液10~12升,10%的混合发酵剂10~20升;
2)腌制
将整理后的整鱼放在上述配制的腌汁中,控制温度为10~15℃,腌制24~36小时。
所述混合发酵剂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按质量比1∶1加水配制成的浓度为10%的混合发酵剂。
葡萄糖酸锌液为本工艺提供了锌离子,适合本工艺的锌离子还可以得自氧化锌、葡萄糖酸锌、氯化锌之一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低波美度的腌液中,加入益生菌、锌离子,增加底物浓度激活酶,使生物酶发生作用,大量繁殖益生菌,抑止霉菌生成,使腌后的产品具有浓郁的乳香味,而且摒弃了传统腌制过程中采用高盐腌液,符合现代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工得到的产品盐分含量在5%以内、常温可保藏180天、复原性好,肉质口感酥松,无土腥味,酸香适宜;蛋白质含量增加、产生益生物质,营养价值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青鱼、草鱼或白丝鱼,进行以下步骤的操作:
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将鲜鱼剖膛,去鳞、去腮,去内脏,清洗干净;
2、腌制:
(1)腌汁的配制:配制的腌液配比为:4%的食盐水1000升、浓度为50%的葡萄糖液20~30升、10%的葡萄糖酸锌液10~12升、10%的混合发酵剂10~20升,所述混合发酵剂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按质量比1∶1加水配制成浓度为10%的混合发酵剂。
(2)腌制:将整理后的整鱼放在上述配制的腌汁中,控制温度为10℃~15℃,腌制24~36小时;
3、烘干:采用低温干燥法,在温度20~40℃范围内将已腌制的整鱼烘干;
4、包装、贮藏:将烘干后的鱼干真空包装,常温下贮藏。
以上己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多润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多润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2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