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背散射X射线安全检查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1158.6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力;崔玉华;邢羽;杨延峰;廖建新;董国平;颜巧燕;范宗涛;景晨;苗祥月;孔维武;刘斌;张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03 | 分类号: | G01N23/2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散射 射线 安全检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检查技术领域,尤其与使用X射线实施安全检查的方法和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广泛用于安全检查的设备大都是透射式的X射线检查设备,被检物必须置于射线源与探测器之间,设备才能完成对被检物品的扫描检查。但在很多情况下,被检物品不能被移动,如靠墙的文具柜、沙发、墙面等,传统设备已不能应用,而背散射设备可以对上述特殊放置的物体实施扫描检查。
目前采用X背散射技术的移动设备只有大型的车载式检查车,由于设备的体积大,不能对特定场合的物品实施检查,更不能进入房间对特殊物品进行检查。因此现有的X射线检查设备在使用操作上存在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巧、轻便、方便移动且分辨率高的移动背散射X射线安全检查方法与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背散射X射线安全检查方法,包括:
(1)采用X射线背散射技术;
(2)采用点扫描成像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3)在操作人员控制下,本发明装置沿被检物相对移动,完成对固定被检物的扫描检查;借助于移动升降机构,完成对不同高度的被检物的扫描检查,比如对车辆的检查;
(4)被检物的X射线图像数据无线传输给笔记本电脑,并连续卷轴显示图像;
(5)图像显示为负图像,能够显示含有丰富氢、氮、氧、碳的由低原子序数组成的物质,如爆炸物、毒品。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所述移动背散射X射线安全检查方法所使用的移动背散射X射线安全检查装置,其包括:机械外壳,所述机械外壳上安装有移动机构;
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安装在所述机械外壳内,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射线源,所述射线源发射X射线;
射线源控制器,所述射线源控制器与所述射线源进行串行通讯,完成对射线源工作状态的控制;
机械斩波装置,所述机械斩波装置将所述X射线源发射的扇形X射束斩波成X射线飞点射束;
背散射探测器,所述背散射探测器接收被检物散射回来的X射线;
无线发射器,所述无线发射器将检测模块采集的数据以无线方式传输给笔记本电脑;
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所述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背散射探测器、所述X射线控制器、所述无线发射器通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接收所述背散射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处理、缓存及数据转换后发送给所述无线发射器,所述无线发射器通过发射天线把数据传送给笔记本电脑。
进一步,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械外壳下部的脚轮或移动升降机构。
进一步,所述机械外壳上安装有便于推拉的把手。
进一步,所述射线源还依次连接有预准直器和斩波装置,所述射线源发射的射线依次通过所述预准直器和斩波装置后射向所述被检物。
进一步,所述背散射探测器安装在所述斩波装置朝向所述被检物的一侧,并位于出射X射线束的两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的进步:
1、本发明采用X射线背散射技术,使得射线源与背散射探测器可位于同一侧,从而大大降低本发明装置的体积,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制作成本。
2、本发明采用了点扫描成像原理,使得设备的单次检查剂量以及射线泄露剂量率低,而且能够提供高质量的X射线背散射图像。
3、本发明的安全检查装置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并安装了脚轮或移动升降机构,能够方便地沿被检物移动,完成对固定被检物的跟踪探测检查,能够在多种不同场合对车辆、人员、物品等进行检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移动背散射X射线安全检查装置组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机械外壳;
2 检测模块;
21 射线源;
22 射线源控制器;
23 背散射探测器;
24 信号处理与系统控制器;
25 预准直器;
26 斩波装置;
27 无线发射器;
3 笔记本电脑;
4 被检物;
X1 射线源发射的X射线;
X2 被检物散射的X射线;
Y 数据传递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