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变速器叶轮润滑机构及其变速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1475.1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5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鲍为祖;陈丹;骆妤卿;王攀;麻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82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变速器 叶轮 润滑 机构 及其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变速器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三轴式定轴传动手动变速器的叶轮润滑机构及其变速器壳体。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十二五”规划中汽车产业技术也成为科技部重点扶持的领域,即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拥有切实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零部件国际化的突破,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因此,如何通过科技技术创新来实现这一目标就成为目前及未来汽车行业发展中必须重点解决的核心课题。
汽车变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的主要部件,用于改变发动机的转矩及转速,以适应汽车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障碍等不同行驶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及车速的不同要求。手动挡变速箱主要依靠齿轮的传动比来改变速度,齿轮工作面之间运动和动力的传递是在齿轮机构中每对啮合齿面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中完成的,其间必然产生摩擦。为避免机械部件直接摩擦,需要在齿轮工作面之间形成油膜将工作面隔开,以保持齿轮机构的工效和延长使用寿命。因此,润滑系统对汽车变速器的正常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齿轮之间产生油膜,减少磨擦阻力和动力消耗,并减小机件磨损;循环流动的润滑油将磨擦脱落的金属细屑带走,使之不能加剧磨损,同时,流动的机油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2468938U,公告日:2012-10-03,记载了一种“齿轮传动润滑装置”,该技术包括:安装在齿轮传动箱内的转动轴、连接在转动轴上随动的叶片泵,叶片泵由衬圈、与衬圈连接平行排列的两片甩油盘和位于两片甩油盘之间均匀设置于甩油盘圆平面上的甩油隔板组成;甩油隔板在甩油盘平面形成弧形,弧形凹面设置方向与甩油盘旋转方向相同。但该现有技术只能满足齿轮之间的润滑,无法润滑到安装在轴上的支撑换挡齿轮的滚针轴承、同步环、同步器等关键零部件。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215177,公告日:2009-04-01,记载了一种“双中间轴式手动变速器的润滑结构”,该技术包括:变速器壳体和中间轴,变速器壳体上设有轴承座,中间轴的端部通过轴承支撑在轴承座内,轴承座的底部设有储油槽,轴承座附近设有挡油隔板,挡油隔板附近开有通向储油槽的导油槽,中间轴上设有与储油槽相连通的润滑油道,中间轴的表面设有多个与润滑油道相通的润滑油孔。飞溅的润滑油被挡油隔板拦截,通过导油槽流入储油槽,在压力作用下不断流入中间轴的润滑油道,然后从润滑油孔流出,对支撑换档齿轮的各处滚针轴承进行润滑。但该现有技术只能满足轴上支撑换挡齿轮的滚针轴承的润滑,不能充分润滑轴上的同步环、同步器等其他关键零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汽车变速器叶轮润滑机构及其变速器壳体,能够解决汽车变速器充分润滑内部零部件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叶轮润滑机构,由三个分别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的前壳体输出轴、后壳体输入轴和后壳体输出轴的端处的三叶结构转轮组成。
所述的三叶结构转轮由转轴和固定于转轴上的对应三叶轮组成,其中:设置于前壳体输出轴、后壳体输入轴和后壳体输出轴的轴端处的三叶轮位于对应中间凸台的底边圆直径的相切位置按120°均匀分布且每片叶轮均为拱形结构,即从低到高,后又降低的趋势,具体是指远离凸台中心的部分由低到高增长,在以凸台底部大圆直径所作的圆柱与叶轮相交处为最高点,后又降低到凸台的底部,保证靠近边缘的油能有效汇集到中间。
所述的三叶轮的叶片的旋向与转轴的旋转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的三叶轮通过变速器壳体的模具中与变速器壳体同步压铸成型得到。
所述的转轴上设有中间凸台,该中间凸台的端部延伸到轴中间的孔内部,从而起到油汇集到此处有效导入到轴的内部,通过轴上相应位置的油孔充分润滑输入轴、输出轴总成上的结合齿、同步器、同步环,使其中间产生油膜,减小机件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14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