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内燃牵引车驾驶室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8552.0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9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杰;邵纯钢;轩德丰;徐刚;季五美;戚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叉车钣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 | 分类号: | B62D33/06;B62D4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内燃 牵引车 驾驶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内燃牵引车驾驶室,主要适用于小型内燃牵引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高架桥在大城市越来越普及,一旦有车辆在桥面上抛锚或者有事故发生,那么如何快速前往事发地点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现有的救援牵引车普遍存在体积过大,宽度与普通车辆相差不远甚至超过普通车辆,无法常年部署在高架桥面上而不影响正常通行,所以就需要在高架路面上部署小型救援车,以便及时到达事发地处理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车身宽度小的全封闭式小型内燃牵引车驾驶室,以满足常年部署在高架桥面而不阻碍正常交通通行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小型内燃牵引车驾驶室,包括驾驶室主体框架,以及设置于该主体框架上的前挡风玻璃、后窗和两扇侧门,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部件合围成一全封闭式结构,且其宽度不超过1m。
所述驾驶室顶部设置顶棚。
所述顶棚内设有隔热层。
所述主体框架采用横截面呈L型的异形钢管拼焊成一体式结构。
所述前挡风玻璃为球面形,固定于主体框架上。
所述后窗通过铰链连接于主体框架后侧。
所述后窗与主体框架之间设置限位用气弹簧。
所述侧门采用外置铰链与主体框架铰接。
所述侧门上开有由铝合金框架组成的可移动式侧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车身宽度不超过1m,不会对高架的正常通行造成影响,同时保证了车辆的灵活性,能够及时到达事发地。2、驾驶室为全封闭式结构,可以有效避免雨雪天气对驾驶室内的侵扰,从而提高了驾驶室的舒适性,为驾驶员提供了一个明亮舒适的工作环境。3、驾驶室顶部设置带有隔热层的顶棚,能够有效隔热和保温。4、主体框架采用横截面呈L型的异形钢管拼焊成一体式结构,整体曲线流畅,结构稳定,强度高,外形美观,整体与车架配合协调。5、前挡风玻璃为球面形,增大了驾驶员的可视面积,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6、后窗为可打开式结构,且侧门上开有由铝合金框架组成的可移动式侧窗,可以通风,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驾驶室主体框架1,以及设置于该主体框架上的前挡风玻璃2、后窗3和两扇侧门4,当后窗3和两扇侧门4都关闭时,上述各部件(主体框架、前挡风玻璃2、后窗3和两扇侧门)合围成一个全封闭式驾驶室,且其宽度不超过1m,一方面保证了车辆的灵活性,同时能够满足常年部署在高架桥面而不阻碍正常交通通行的要求,另一方面,驾驶室内的操作人员能够在雨雪天气等恶劣条件下不受外部环境的侵扰,保证了驾驶室内的舒适性。
所述驾驶室顶部设置顶棚5,顶棚内设有隔热层,能够有效隔热和保温。
如图3所示,所述主体框架1采用横截面呈L型的异形钢管拼焊成一体式结构,整体曲线流畅,结构稳定,强度高,外形美观,整体与车架配合协调。
所述前挡风玻璃2为球面形,固定于主体框架1前侧,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增大了驾驶员的可视面积,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
所述后窗3通过铰链连接于主体框架1后侧,并在两者之间设置限位用气弹簧;后窗3打开时,通过气弹簧限位,实现通风,以改善驾驶室内的空气质量。
所述侧门4采用外置铰链与主体框架1铰接,同时在侧门4上部开有由铝合金框架组成的可移动式侧窗6,一方面可以通过该侧窗实现通风,改善驾驶室内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保证了驾驶室内的良好采光,同时增大了驾驶员的可视面积,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本例中所述驾驶室还配置有前雨刮、风扇和顶灯,能够进一步增加驾驶室的舒适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叉车钣焊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叉车钣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8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