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3506.7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7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平;陈永林;张捷;郭常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12 | 分类号: | B62D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齿轮 齿条 转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系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背景技术
转向器是汽车转向系中最重要的部件,其作用是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以及改变力的传递方向。转向器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型,目前较常用的有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齿条齿扇式、循环球曲柄指销式、蜗杆滚轮式等。
传统的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齿条1、转向器壳体2、小齿轮轴4、防尘罩5以及设在齿轮齿条啮合部位的间隙调整机构3。在小齿轮轴上套装有深沟球轴承6,深沟球轴承外圈6b下端面与转向器壳体上的第一凸台2a端面相抵触,其内圈6a下端面与小齿轮轴上的第二凸台4a端面相抵触,深沟球轴承外圈上端面与第一挡圈7相抵触,其内圈上端面与第二挡圈8相抵触。为了保证深沟球轴承及挡圈的可装配性,通常设计时在挡圈和挡圈孔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再加之轴承宽度、挡圈厚度、挡圈孔加工误差的影响,使得深沟球轴承实际装配完成后在沿轴向方向上存在较大间隙,而转向器工作时小齿轮轴在轴向力作用下沿轴向窜动,进而使深沟球轴承撞击挡圈产生响声,该声音传递到车厢内,会使得驾乘人员产生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防止小齿轮轴沿轴线方向窜动,以避免转向器产生异响。
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包括齿条、转向器壳体、间隙调整机构、小齿轮轴以及防尘罩,在小齿轮轴上套装有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外圈下端面与转向器壳体上的第一凸台端面相抵触,其内圈下端面与小齿轮轴上的第二凸台端面相抵触,在靠近深沟球轴承内圈上端面的小齿轮轴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槽,小齿轮轴在该环形槽处压装有卡环,卡环的下端面与深沟球轴承内圈上端面相抵触;在小齿轮轴上套装有轴承塞,轴承塞与转向器壳体上端旋接,使轴承塞下端面与深沟球轴承的外圈上端面相抵触。
在轴承塞台阶端面与转向器壳体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在轴承塞上部与 小齿轮轴之间设置有油封。
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由于采用轴承塞及卡环替代挡圈对深沟球轴承进行限位,消除了由于零件加工误差以及装配误差导致的在深沟球轴承处的产生轴向间隙,进而使得在转向器工作时小齿轮轴不会沿轴向窜动,从而避免了深沟球轴承撞击产生异响,使得驾乘人员获得较好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M处的放大图;
图4为现有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该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包括齿条1、转向器壳体2、间隙调整机构3、小齿轮轴4以及防尘罩5,在小齿轮轴4上套装有深沟球轴承6,深沟球轴承外圈6b下端面与转向器壳体2上的第一凸台2a端面相抵触,其内圈6a下端面与小齿轮轴4上的第二凸台4a端面相抵触,在靠近深沟球轴承内圈6a上端面的小齿轮轴4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槽4b,小齿轮轴4在该环形槽4b处压装有卡环10,卡环10的下端面与深沟球轴承内圈6a上端面相抵触;在小齿轮轴4上套装有轴承塞9,轴承塞9与转向器壳体2上端旋接,使轴承塞9下端面与深沟球轴承6的外圈上端面相抵触。
安装时,将深沟球轴承6和卡环10一起通过压铆压入到小齿轮轴4上,卡环10由于受到压铆力而变形,将与深沟球轴承6以及弧槽4b紧密贴合在一起,这样深沟球轴承6与卡环10之间便不会产生轴向间隙。在所述小齿轮轴4上深沟球轴承的上方套有轴承塞9,其外壁与转向器壳体内壁接触,在轴承塞9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9c,在转向器壳体2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2b,该轴承塞9可通过向下旋拧而抵紧深沟球轴承6外圈的上端面。当轴承塞9与转向器壳体之间通过螺纹拧紧之后,轴承塞9的下端面紧紧抵住深沟球轴承的外圈6b,使之无法在轴向窜动而撞击产生异响。
如图3所示,在轴承塞9台阶端面与转向器壳体2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9a,在轴承塞9上部与小齿轮轴4之间设置有油封9b。该密封圈9a和油封9b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粉尘进入转向器壳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3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旁通阀的动力转向阀总成
- 下一篇:在癌症的治疗中使用的考布他汀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