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双平台的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5600.0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3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H01L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平台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尤指一种具有双平台的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已经发展出许多种类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发光二极管因为具有低耗电及寿命长等优点,所以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钨丝灯泡或白炽灯泡,而成为新一代的光源。
根据现有技术,在制作发光二极管时,首先将一铜箔以冲压方式制作成一凹陷平台,但由于铜箔的厚度有限,所以此铜箔所能冲压出的凹陷平台的面积也受到限制,在此凹陷平台上必须安装有一发光晶片与一控制晶片。倘若要以铜箔冲压出较宽大的凹陷平台,则势必使其厚度变小,而导致铜箔在后续的晶片安装与电性焊接时增加破裂的机率。
另一方面,考虑到最小厚度的要求,从铜箔所冲压出来的一个凹陷平台的面积则无法太大,要在此凹陷平台的有限空间内安装发光晶片与控制晶片,而且发光晶片与控制晶片之间还要布设引线,在制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困难度,所以,实际上,传统具有单一平台的发光二极管的制作合格率较差,确实有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平台的发光二极管,其容易制作且具有增加的合格率。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平台的发光二极管,包括:
一第一脚柱,其一端成形有一第一平台;
一发光晶片,置设于该第一平台上;
一第二脚柱,其一端成形有一第二平台;
一控制晶片,置设于该第二平台上并电性连接该发光晶片;以及
二支架,分别电性连接该控制晶片。
该第一平台呈椭圆形,其周缘形成一凸缘,而使整个该第一平台具有一凹槽,该发光晶片置设于该凹槽内。
该第二平台呈椭圆形,该第二平台的底部呈杯状而渐缩连接至该第二脚柱。
该第一平台的底部呈杯状而渐缩连接至该第一脚柱,该第一脚柱远离该第一平台的部分则形成长条形脚柱并具有方形的横截面,该第二脚柱远离该第二平台的部分形成为长条形脚柱并具有方形的横截面。
该第一平台呈半圆形,其周缘形成一凸缘,而使整个该第一平台具有一凹槽,该发光晶片置设于该凹槽内。
该第二平台呈半圆形,该第二平台的底部呈杯状而渐缩连接至该第二脚柱。
该第一平台的底部呈杯状而渐缩连接至该第一脚柱,该第一脚柱远离该第一平台的部分则形成长条形脚柱并具有方形的横截面,该第二脚柱远离该第二平台的部分形成为长条形脚柱并具有方形的横截面。
该二支架分别位于该第一脚柱与该第二脚柱的二侧且彼此相向,该二支架、该第一脚柱及该第二脚柱形成一直线,该第一脚柱和第二脚柱位于该二支架之间。
该发光晶片具有至少一晶粒,该控制晶片设有复数接点,该等接点分别电性连接至该发光晶片的晶粒。
还包括一封装体,该封装体包含一封装部及连接该封装部的一折射部,该封装部用以封装该第一脚柱的一部分、该第一平台、该第二脚柱的一部分、该第二平台、该发光晶片、该控制晶片、及该二支架的一部分;该第一脚柱、该第二脚柱及该二支架的其余部位则突出该封装部外。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第一平台用以供发光晶片置设,而第二平台用以供控制晶片置设,所以每一平台的面积不需要太大,可以从铜箔轻易冲压而成,并具有可供晶片成功安装的足够厚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双平台的发光二极管能够使铜箔的冲压工艺及晶片的安装变得较为容易且合格率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发光晶片与控制晶片分别设置在第一平台与第二平上,所以二晶片之间的引线不需要挤在同一个平台上,如此能够使引线更加容易布设。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双平台的发光二极管能够使晶片之间的引线布设变得较为容易且合格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发光二极管 10 第一脚柱
11 第一平台 11' 第一平台
111凹槽 20 发光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5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