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载体的滚压定位槽的封装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1342.4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4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张克金;陈慧明;崔龙;米新艳;陈学罡;李文祥;魏传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B01D53/94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载体 定位 封装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载体的滚压定位槽的封装壳体,应用于汽车尾气的DOC、SCR或POC后处理行业。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面临能源和环境的综合挑战。在传统汽车的排放达标的技术手段选择方面,人们仍然面临不少的难题,例如,如何选择后处理的载体和催化剂等方面。
后处理载体是构成车用后处理平台的关键因素,截止到目前为止,在后处理载体方面绝大多数是进口的陶瓷载体,这种陶瓷载体的机械强度稍差,不太适应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样,一些特殊结构的成熟的金属载体也是被国外的技术和专利垄断,成为制约中国后处理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获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后处理载体是推进该领域技术进步的核心内容。
根据车用后处理器的使用工况,以及对载体的综合技术要求,金属蜂窝、金属泡沫、金属丝网、金属纤维和无机纤维也是载体材料的不错的选项。
后处理所用的陶瓷载体,通常都是采用专用的金属陶瓷的3M衬垫‘包括’住载体,并把载体和壳体封装固定在一起,满足车辆的冷态和热态的抗振动要求。
而上述所用的各类金属材质的载体单元,在封装时就不适合使用这种金属陶瓷的3M衬垫。这里,并不是说金属材质的载体的封装就没有一点问题,相反,要满足车辆的冷态和热态的抗振动要求也必须采取多种技术措施;例如,可以把柱状的金属材质的载体整体在真空钎焊炉内进行钎焊处理,此工艺,虽然能很好的解决载体单元的强度问题,但是,设备成本和生产工艺的成本高昂,也完全不符合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工艺过程的特点;也可以把柱状的金属材质的载体两端加装支撑结构,也可以在柱状的金属材质的载体之间‘横穿加强筋’等等,这些措施都改变了载体的最基本的气流场的分布均匀性,结果是‘局部受力不均’,在通过GB或HJ振动试验时产生位移等形式的损害。
在中国专利信息平台,以‘后处理载体封装’、‘后处理壳体封装’和‘壳体封装’进行检索,没有发现与之似近似的专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载体的滚压定位槽的封装壳体,其对现有的后处理载体的制备工艺和结构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可靠性,具备实用性和先进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金属载体的滚压定位槽的封装壳体,其特征在于:封装壳体上开有滚压定位槽,滚压定位槽个数为1~10个,封装壳体上的滚压定位槽圆弧直径为R ,R=5~18mm,滚压定位槽的深度为h,h=(1.0~1.5)R。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对现有的后处理载体的制备工艺和结构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可靠性,具备实用性和先进性,其强度满足要求,外型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滚压定位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金属载体的滚压定位槽的封装壳体,其特征在于:封装壳体1上开有滚压定位槽2,滚压定位槽2个数为1~10个,封装壳体1上的滚压定位槽2圆弧直径为R ,R=5~18mm,滚压定位槽2的深度为h,h=(1.0~1.5)R。
厚管滚压时的工艺难度加大,适应于滚槽加工的壳体管的厚度优选为1.0mm~3.5mm;这种采用机械方式对薄板的壳体进行滚槽的操作是机械行业的专业人员都能实现的。
实施例1
选取内经为300mm,长度L=350mm,管壁厚度为1.0mm的SUS304不锈钢管作为壳体管;取有效体积为23.4升的金属载体芯,卷绕成外径301~303mm;把锥形喇叭口的小头插入壳体管,载体芯从此锥形喇叭口中推入到壳体管中,致中心位置;
把此封装载体芯的壳体管的两端水平装卡在车床上,使壳体管整体旋转,采用封装壳体1的直径R为5mm,在封装壳体的两端起各1/4处滚压两个滚压定位槽2,槽深为5mm;
把封装壳体1真空涂覆氧化铝溶胶,空气吹扫多余的液体,室温放置24h,烘箱内80℃脱水干燥4h,移入烧结炉内阶梯升温到650℃,完成5h烧结后,随炉冷却到室温即可;
实施例2
选取内经为300mm,长度L=350mm,管壁厚度为1.0mm的SUS304不锈钢管作为封装壳体1;取有效体积为23.4升的金属载体芯,卷绕成外径301~303mm;把锥形喇叭口的小头插入封装壳体1,载体芯从此锥形喇叭口中推入到封装壳体1中,致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1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