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齿轮箱的润滑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2379.2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7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安哲;牛陶君;陈国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牧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崔华 |
地址: | 22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箱 润滑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箱的润滑冷却系统,特别适用于膨化机齿轮箱。
背景技术
齿轮箱的润滑系统是齿轮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齿轮箱的润滑冷却系统,在齿轮箱的油底壳接口安装有吸油过滤器,吸油过滤器的出口通过油管与油泵的吸口相连接,油泵的出口接入换热器的润滑油进口,换热器的润滑油出口通过油管与齿轮箱的润滑油支路相连接。该齿轮箱的润滑系统缺少必要的温度、压力检测装置,如果润滑油温度过高,矿物质油就会变质,润滑、冷却效果下降,严重的将导致齿轮箱损坏。增加温度、压力检测装置可以保护齿轮箱及延长齿轮箱的寿命,为客户减少齿轮箱的维护成本,减少齿轮箱的重大损坏以及因齿轮箱重大损坏而带来的生产停工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运行可靠的齿轮箱的润滑冷却系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润滑冷却系统,齿轮箱的油底壳接口安装有吸油过滤器,吸油过滤器的出口通过油管与油泵的吸口相连接,油泵的出口接入换热器的润滑油进口,换热器的润滑油出口通过油管与齿轮箱的润滑油支路相连接,所述油泵的吸口管路上安装有温度计连接块,所述温度计连接块上安装有对泵前油温进行检测的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泵前油温接近于齿轮箱内的油温,在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上设定一个合适的报警温度值,当油温高于此温度值时,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的触点闭合,发出报警信号或强制停机,有利于保护齿轮箱的健康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换热器的润滑油出口管路上安装有温度计及压力表连接块,所述温度计及压力表连接块上安装有压力表及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在换热器的润滑油出口管路上安装压力表及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可以适时观察油路的油压及换热器的冷却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润滑油支路设有两路,其中一支路安装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可以调整其中一个润滑油支路的油量,同时影响到另一个支路的油量,调整时可以观察压力表上显示的油压,使油压保持在适当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箱的润滑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吸油过滤器,2油管,3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一,4温度计连接块,5a油泵,5b油泵电机,6换热器,6a润滑油进口,6b润滑油出口,6c冷却水进口,6d冷却水出口,7温度计及压力表连接块,8压力表, 9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二,10调节阀,11润滑油支路一,12润滑油支路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的润滑冷却系统,齿轮箱的油底壳接口安装有吸油过滤器1,吸油过滤器1带有发讯器,当油路堵塞时可以发出报警信号并要求清洗或更换滤网。吸油过滤器1的出口通过油管2与油泵5a的吸口相连接,油泵5a由油泵电机5b驱动,油泵5a的吸口处安装有温度计连接块4,温度计连接块4上安装有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一3,油泵5a的出口接入换热器6的润滑油进口6a,换热器6的润滑油出口6b通过油管与齿轮箱的润滑油支路一11及润滑油支路二12相连接,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6c进入换热器6,从冷却水出口6d流出,对润滑油进行冷却。换热器6的润滑油出口管路上安装有温度计及压力表连接块7,温度计及压力表连接块7上安装有压力表8及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二9。润滑油支路一11上安装有调节阀10,调节阀10也可以安装在润滑油支路二12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牧羊有限公司,未经牧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23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