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片体内重金属的焙烤方法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88075.7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3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包胜娟;贺贤汉;杨建成;洪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23 | 分类号: | G01N23/223;G01N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44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片 体内 重金属 方法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量测技术,涉及一种硅片体内重金属的焙烤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以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量硅片体内重金属的焙烤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对硅片表面污染控制进行分析的仪器可以采用20世纪90年代初由日本Technos公司开发的TREX 610S,该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TXRF),采用水冷的钨(W)靶X射线光管产生初级X射线,通过多层膜单色器后形成一束能量范围很窄的单色光,以非常低的角度(<0.1°)在真空中掠射表面高度平滑的硅片,被全反射。样品中元素发出的特征荧光被能量色散型探测器检测。因为探测器与样品的距离非常近,并且在真空状态下,因此荧光产额非常高,极大地降低了背景噪音,提高了灵敏度,使样片检测极限可达到E9atoms/cm2。检测元素范围可从硅(Si14)~铀(U92)。
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机理:
1.在光电吸收过程中,原子内某些电子吸收了特定能量后被逐出,在轨道中形成空穴;此时,其外层轨道电子会发生跃迁来填补这些空穴。
2.跃迁电子产生的空穴再由外一层电子通过跃迁填补,直到自由电子进入轨道为止。每一次的跃迁都伴随能量的释放,从而形成受激原子的二次X射线。
3.该X射线可被探测,并以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其中的峰,即谱线原子的特征,表明样品中含有相应的元素。
4.在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情况下,入射射线会在样品表面发生全反射的现象,如果不考虑吸收限处的共振现象和量子效应,根据经典的色散理论,射线全反射的临界角由下式给出:
αcrit=1.65/E*(ZρA-1)1/2
其中,αcrit是入射光束和反射面的夹角,即全反射临界角,Z、A、ρ分别为反射体材料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密度(g/cm3),E为入射或反射X射线的能量(Kev)。
经过计算硅片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0.1。
5.处于临界角入射时,X射线进入反射体的深度xp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xp=1/2(λ/πμ)1/2
式中,μ为反射体对入射X射线的吸收系数。
根据计算可知X光测量的深度。
但是,由于硅片表面污染的重金属如Fe、Cu、Ni都是纵深扩散物质,由于测量深度达不到,难以检测,因此本领域尚需开发新的处理方法,使采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能够有效地对硅片表面污染进行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焙烧方法及检测犯法,将扩散到硅片内部的物质(如重金属Fe、Cu等)再扩散至硅片表面,以便运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量分析硅片污染的状况。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量硅片体内重金属的焙烤工艺。
由于硅片表面污染的重金属如Fe Cu都是纵深扩散物质,由于测量深度达不到,需通过一种焙烤工艺将扩散到硅片内部的物质再扩散至硅片表面。
本发明的硅片体内重金属的焙烤方法,将硅片置于180-300℃烘焙20-60min。
较佳地,将硅片置于190-250℃烘焙。更佳地,将硅片置于190-210℃烘焙。
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将硅片烘焙20-40min。
本发明运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可以测量硅片体内重金属。
本发明的硅片体内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硅片置于180-300℃烘焙20-60min;
(b)经步骤(a)烘焙后,将硅片冷却至20-25℃;
(c)采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硅片体内重金属。
较佳地,所述步骤(a)将硅片置于190-250℃烘焙。更佳地,所述步骤(a)将硅片置于190-210℃烘焙。
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将硅片烘焙20-40min。
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的入射角为0.07~0.09度。更佳地,所述入射角为0.08度。
本发明的方法,将扩散到硅片内部的重金属再扩散至硅片表面,能够采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有效测量并分析硅片污染的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80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