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发斑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51894.4 申请日: 2012-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2973774A 公开(公告)日: 2013-03-20
发明(设计)人: 李戎;杨明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8964 分类号: A61K36/8964;A61P17/00;A61K33/06;A61K35/32
代理公司: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 李高峡;杜朗宇
地址: 611137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发斑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发斑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尤以青少年多发。“斑”常与“疹”合称为“斑疹”,但“斑”是指成片状或团状的色红或紫的触之不碍手的皮损。斑可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任何性别任何身体部位。“阳毒”是发斑常见病因,阳毒发斑通常为热火传里,血热炽盛,迫血妄行,外溢肌肤所致。发斑可损害肌肤,如丹毒性发斑其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发斑时,有寒战、发热起病,并伴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的红斑,或呈水肿,表面紧张发亮,并向周围迅速扩展,触之有热感,压痛明显,有时皮损表面还可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并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现代研究发现,发斑原因很多,病毒、细菌、火热、日光、冷冻、虫叮(刺)、鼠咬及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均可引发。

在发斑的治疗上,目前西医并无专用特效药物。而祖国医学早在汉代即对发斑有记载,《金匮》第三篇中:“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王叔和在仲景“阳毒”基础上,用升麻汤治疗“阳毒”;葛洪用黑膏治疗斑疹,等等。由此可知,中医在治疗发斑疾病上,已经拥有长期的治疗经验。因此,目前用中医药治疗发斑具有一定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效良好的治疗发斑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发斑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水牛角35-65份或犀角5-15份,石膏20-40份,知母8-16份,青黛10-20份,玄参14-26份,生地黄14-26份,芍药10-20份,丹皮7-13份,栀子8-16份,黄连8-16份,青蒿17-31份,人参4-8份,炙甘草3-7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水牛角45-55份或犀角5-12份,石膏26-34份,知母10-14份,青黛13-17份,玄参18-22份,生地黄18-22份,芍药13-17份,丹皮8-12份,栀子10-14份,黄连10-14份,青蒿22-26份,人参5-7份,炙甘草4-6份。

更进一步地,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水牛角50份或犀角6-10份,石膏30份,知母12份,青黛15份,玄参20份,生地黄20份,芍药15份,丹皮10份,栀子12份,黄连12份,青蒿24份,人参6份,炙甘草5份。

进一步地,所述芍药为白芍:赤芍=(1-2)﹕(1-2)w/w的混合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芍药为白芍:赤芍=1:1w/w的混合品。

其中,所述制剂是口服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按处方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

(2)取石膏先煎,再加入除青蒿、水牛角或犀角之外的各药,共煎,收集水煎液,再将再将水牛角或犀角打粉或磨汁后,加上药学上可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常规制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发斑的药物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治疗阳毒发斑的药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阳毒发斑是热邪入里、血热炽盛、迫血妄行、外溢肌肤所致的发斑。

目前已公认“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复方使用”、“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中医最科学最有效的几大优势,其中“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非常科学的中医药原创理论。中医组方中各药如行兵布阵那样环环相扣的严密配伍,是其优于西药配方的有效手段。中医方剂理论认为,每一方剂,不仅需要根据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同时也应符合组方的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理论,所谓“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就是其建立在对疾病病机的全方位判断基础上的科学配比。中医用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生物学机制,对发斑这样热毒炽盛的疾患或症状进行调控,可以取得比西药更好、更持久、更绿色天然无副作用的治疗效果,而这种疗效是建立在上述中医传统原创理论的正确指导之上的,本发明组方正遵循了这一原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18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