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GBT结壳热阻的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4961.5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2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董少华;朱阳军;陆江;王任卿;佘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gbt 结壳热阻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GBT结壳热阻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简称IGBT,是一种大功率的器件,工作时很容易产生大量的热,严重影响器件的性能。热阻值,即单位功率所引起的器件的温升(单位为K/W),是度量器件产热量的一个关键标准,尽可能的减小器件的热阻值,是增强器件可靠性,延长器件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因此,准确测量器件的热阻值非常重要。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由于对于大功率的IGBT,往往都是加散热片的,因此,器件规格说明书汇总给出的热阻值一般为结壳热阻,即从器件的PN结到器件的封装外壳之间的热阻值。
然而,现有技术中测量IGBT结壳热阻值的方法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GBT结壳热阻的测量方法,以提高所述IGBT结壳热阻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IGBT结壳热阻的测量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待测IGBT,所述第一待测IGBT包括:封装芯片、封装外壳和散热器;提供第二待测IGBT,所述第二待测IGBT包括:封装芯片、封装外壳、散热器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外壳与散热器之间的导热层,其中,所述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分别对所述第一待测IGBT和所述第二待测IGBT施加预设的加热功率,测得所述第一待测IGBT和第二待测IGBT在该加热功率下的结温曲线;根据所述第一待测IGBT和第二待测IGBT在该加热功率下的结温曲线,获得所述第一待测IGBT和第二待测IGBT瞬态热阻抗曲线或结构函数曲线;根据所述第一待测IGBT和第二待测IGBT瞬态热阻抗曲线或结构函数曲线,获得所述第一待测IGBT的结壳热阻。
优选的,所述结温曲线为升温曲线或降温曲线。
优选的,所述瞬态热阻抗曲线与所述结温曲线之间的关系式为:
其中,ΔP表示预设的加热功率;TJ0表示初始结温;TJ(t)表示不同时刻结温;ZθJC(t)表示相应的不同时刻的阻抗值。
优选的,所述温度曲线为升温曲线时,TJ0表示未施加预设的加热功率前的结温。
优选的,所述温度曲线为降温曲线时,TJ0表示撤出所述预设的加热功率时刻的结温。
优选的,在预设时间外,根据获得预设时间外不同时刻的结温;
其中,TJ(t)表示预设时间外不同时刻的结温;T′J0表示撤出所述预设的加热功率预设时间时的结温。
优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10μs-30μs。
优选的,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根据公式:和TJ(t)=ΔTJ(t)+T′J0,获得预设时间内不同时刻的结温;
其中,TJ(t)表示预设时间内不同时刻的结温;ΔTJ(t)表示预设时间内的结温变化;T′J0表示撤出所述预设的加热功率预设时间时的结温;k表示封装芯片的材料常数;P表示预设的加热功率;A表示所述封装芯片的有效面积;t表示从撤除所述预设的加热功率时刻,到测量时刻的时间。
优选的,所述导热层在所述封装外壳与散热器之间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导热层的材料为导热硅脂或油。
优选的,所述导热层的厚度范围为30μm-5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49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