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熊猫食用竹笋的保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9367.7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6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河;侯蓉;张志和;王成东;兰景超;黄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
主分类号: | A23B7/04 | 分类号: | A23B7/04;A23B7/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8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熊猫 食用 竹笋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果或蔬菜的保存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大熊猫食用竹笋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大熊猫喜食竹笋,野生大熊猫在夏秋季节以竹笋为主食。圈养大熊猫由于迁地保护的原因,保护地与竹笋产区异地,通常是将竹笋采集后运往保护地供给大熊猫。竹笋采摘后不耐贮藏,一是因为竹笋是生长旺盛的芽,采摘后生理活动强烈,伴随着旺盛的代谢过程,笋体中的水分和营养成分通过切口丧失,导致竹笋老化;二是因为外界病菌也可通过切口入浸笋体,引起竹笋腐烂。为了保证圈养大熊猫食用竹笋的新鲜和安全,往往采取竹笋当天采摘,当天跨地运送至保护机构饲喂大熊猫,这样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果能将竹笋集中采摘后,进行大批量保鲜贮藏,用于饲喂大熊猫,则可降低竹笋成本。同时,汶川大地震的发生,造成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导致竹林大面积毁损,加之地理改变、堰塞湖形成等因素,在当地不仅对野生大熊猫的迁移及食物获取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对圈养大熊猫食用竹子、竹笋的来源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凸显出建立长期的稳定可靠的大熊猫食物供应体系的重要性,其中,解决大熊猫食用竹笋等的保鲜贮藏问题是建立大熊猫食物供应体系关键。
进行竹笋保鲜,需要重点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需降低保鲜竹笋生理活性,避免竹笋因旺盛的生理活动导致失水、组织结构老化;另一方面,防止细菌微生物侵染,导致竹笋腐烂变质。目前,鲜竹笋保鲜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药剂保鲜、涂膜保鲜,气调保鲜及速冻保鲜等。
化学药剂保鲜是利用化学添加剂(即防腐剂)对竹笋进行杀菌处理,以控制其腐烂的保鲜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竹笋保鲜方法。《中国果菜》2003(6):32-33期刊登了作者为潘斌的文章《绿竹笋安全无害保鲜剂及气调贮藏技术研究[J]》,选用护色剂,结合羧甲基纤维素自配保鲜液,竹笋浸泡处理后装入PE薄膜袋中,加入保鲜剂(主要成分为FeSO4、过氧化物、载体等),于2~4℃贮藏30天,较好保持了绿笋的品质。2002年《食品科学》23(10):102-105期刊登了作者为徐俐、陆加贵、刘万军的文章《不同保鲜剂对竹笋纤维化及保鲜效果的探讨[J]》,采用安喜培(有效成分为1-甲基环丙烯)和亚硫酸钠配制的固体熏蒸剂,并用聚乙稀薄膜包装后在(1±0.5)℃下进行竹笋贮藏保鲜,可明显地抑制笋体的呼吸作用,减缓纤维素的增加,使笋体的老化受到明显的抑制,保鲜期至少达30天以上。
涂膜保鲜法是在笋体表面及创面涂上一层高分子的液态膜,干燥后成为一层很薄很均匀的膜,从而抑制鲜笋与空气的气体交换,降低呼吸强度,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水分散失及微生物侵染,起到保鲜作用。涂膜材料主要有壳聚糖涂膜、摩芋葡甘聚糖涂膜。涂膜保鲜的一般工艺流程包括:竹笋清洗→去除根部和底部笋壳→护色→灭青→涂膜→吹干→塑料包装→贮藏。2002年《食品科学》23(4):123-126期刊登了作者为华淑南、李共国的文章《壳聚糖涂膜保鲜竹笋研究[J]》,选用1.5%壳聚糖混入1.0%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制成的涂膜剂处理带壳小竹笋,在4℃低温,相对温度94%条件下贮藏保鲜25天。
竹笋气调保鲜技术是指调整竹笋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造成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以抑制笋体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动,达到保鲜目的。2002年《竹子研究汇刊》2l(1):41-45期刊登了作者为张芝芬、杨文鸽、黄晓春、王伟洪的文章《辐射和气调对竹笋贮藏的影响[J]》,将毛竹笋用保鲜纸包裹后,包装于充气条件为2%02,5%C02,93%N2聚乙烯薄膜袋中,于4℃左右的低温下贮藏,60天仍能保持良好的内在品质。
竹笋速冻保鲜技术是指以低温速冻方式保藏竹笋的加工方法,竹笋冻结后,内部的生化过程停止,由于所含水分大部分已冻结成冰,微生物无生活所必需的水分,且低温也阻碍了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因而竹笋能得以长期保藏。1996年《竹子研究汇刊》15(3):33-38期刊登了作者为刘耀荣、裘福庚的文章《毛竹春笋保鲜技术研究[J]》,将毛竹笋装在聚乙烯塑料袋内,抽去袋内空气,在-18℃低温下速冻30分钟之后,转入l℃左右的恒温冷库下贮藏,可贮藏3个月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未经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93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