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基因、编码酶、载体、工程菌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5305.2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2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明;赖敦岳;周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53 | 分类号: | C12N15/53;C12N9/04;C12N15/63;C12N1/15;C12N1/19;C12N1/21;C12P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3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组 耐热 脱氢酶 基因 编码 载体 工程 应用 | ||
1.一种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具有与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90%以上同源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
3.一种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基因编码的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
5.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载体。
6.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或5所述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基因或重组载体的重组基因工程菌。
7.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基因编码的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在制备光学活性手性醇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为:在pH值为6.0~8.0的缓冲溶液中,以前手性羰基化合物为底物,以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为酶源,加入葡萄糖、葡萄糖脱氢酶和辅酶NADP+或辅酶NAD+构成反应体系进行生物转化反应,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后处理获得所述光学活性手性醇;所述前手性羰基化合物为α-酮酯或脂肪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基因编码的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在制备光学活性手性醇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是以含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的重组基因工程菌发酵培养获得的菌体细胞或菌体细胞破碎后的上清液作为酶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基因编码的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在制备光学活性手性醇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为:将含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的重组基因工程菌发酵培养获得的菌体细胞或将菌体细胞经细胞破碎后的上清液冻干获得的酶粉作为酶源悬浮于pH值6.0~8.0的缓冲溶液中,分别加入底物、葡萄糖、葡萄糖脱氢酶和辅酶NADP+或辅酶NAD+构成反应体系,在20~ 40℃下磁力搅拌5~36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正己烷萃取,取上层有机相,氮气吹扫除去正己烷,获得所述光学活性手性醇;所述底物为4-甲氧基苯丙酮、环庚酮、3-甲基-2-戊酮、乙酰乙酸乙酯、环戊酮、3-庚酮、2-戊酮、苯乙酮、苄基丙酮、2-己酮、丙酰基乙酸乙酯、4-甲基-2-戊酮、苯甲酰乙酸乙酯、环已酮、丙酮酸乙酯、丁酰乙酸乙酯、2-氧代-4-苯基丁酸乙酯或苯甲酰甲酸乙酯;所述底物的初始浓度为1~ 100g/L反应体系,所述酶源的用量为1~ 20U/L反应体系,所述葡萄糖与底物的质量比为1~2:1,所述葡萄糖脱氢酶的用量为1~ 20U/L反应体系,所述还原型辅酶NADPH或辅酶NAD+的终浓度为0.1~1.0mmol/L反应体系。
10.如权利要求8~9之一所述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基因编码的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在制备光学活性手性醇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含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的重组基因工程菌发酵培养获得的菌体细胞按如下方法制备:将含重组耐热短链脱氢酶的重组基因工程菌接种至含50μg/ml卡那霉素的 LB培养基中培养,37℃、180r/min震荡培养12h,将培养液以体积比1:100接种至新鲜的含50μg/ml卡那霉素的 LB培养基中,37℃、180r/min震荡培养至培养液的OD600达到 0.5~ 0.7时,向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 0.1~1mmol/L的IPTG,37℃、100r/min继续诱导培养 8~24小时,将诱导培养液离心,取菌体细胞,即为酶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未经杭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530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