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角帆蚌肉酶解蛋白液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48680.4 申请日: 2012-11-09
公开(公告)号: CN102952841A 公开(公告)日: 2013-03-06
发明(设计)人: 黄艳青;陆建学;龚洋洋;高露姣;房文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P21/06 分类号: C12P21/06
代理公司: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代理人: 黄志达;谢文凯
地址: 20009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三角帆 蚌肉酶解 蛋白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角帆蚌肉的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角帆蚌肉酶解蛋白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利用蛋白酶可对具有复杂立体结构的低值动、植物蛋白质进行有效切割以得到富含新构象和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肽段及游离氨基酸的酶解蛋白液。酶解蛋白液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的功能;酶解蛋白液作为动物氮源具有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和提高动物品质的功能。目前酶解蛋白液被广泛应用在保健品、医药及饲料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开发新蛋白来源的酶解蛋白液也成为近年来食品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

三角帆蚌(Hgriopsis Cumingii)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蚌目(Unionoida)蚌科(Unionidae)帆蚌属,是我国特有的、也是江浙一带淡水育珠的主要品种,采珠后的蚌肉数量相当丰富,仅浙江诸暨就年产蚌肉约700余吨。三角帆蚌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分别占干物质的54.07%和35.85%,且蚌肉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但因蚌肉肉质粗韧,且具有淡水贝类所特有的土腥味,故往往成了废弃物被直接丢弃或简单烘干用作饲料,一直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随着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取珠后蚌肉的开发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蚌肉的深加工的工作逐年增多,从酶解的蚌肉产物中已成功分离出降血压肽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可惜产率不高。目前虽有6个公开专利报道了蚌肉蛋白及多肽类产品的提取方法,均属于食品加工或医药技术领域,实施中均需要手工切除三角帆蚌内脏,需要较多的人工投入。除此之外,专利公开号为CN 101066086A采用的“碱提酸沉”法提取三角帆蚌蛋白,该专利与中国专利CN 1517099A公开的蚌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的共同缺陷是存在酸或碱废液的排放,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中国专利CN 101248866A虽然可从河蚌中同时提取蚌肉提取物、蛋白粉和多肽粉,但需要使用较多的设备,如大容量的离心机,负压过滤装置、冷冻冻干机,且需要数次的离心、负压过滤、透析、冻干等,工艺较为繁琐。中国专利CN 102524797A公开的利用蚌肉制备珠蚌肽钙产品,需要对酶解后的水解液反复冻干、复溶并进行超声改性和氯化钙螯合处理,过程也较为繁琐,且肽得率较低。专利公开号为CN 101503727A的“三角帆蚌酶解多肽的制备和应用”中得到的多肽分子量大(分子质量集中于6100Da和26200Da2个区域),其添加蛋白酶的方法是按蚌粉中蛋白含量的质量百分比添加的,未考虑加入的碱性蛋白酶的有效酶活力。中国专利CN 101248830A报道的“无腥水解蚌肉蛋白功能制品的制备方法”中接种嗜热链球菌或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对蚌肉蛋白进行发酵水解,虽无酸碱盐排放,但需使用发酵罐等设备,且需考虑接种发酵的纯菌种保存,发酵中杂菌的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角帆蚌肉酶解蛋白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所需时间短,不需酸碱,对设备要求不高,实用性强,为充分利用三角帆蚌肉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发明的一种三角帆蚌肉酶解蛋白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1)三角帆蚌肉匀浆液的制备

将新鲜的三角帆蚌肉用清水冲洗干净,初步切碎后捣碎均匀,得到三角帆蚌肉匀浆液;

(2)三角帆蚌肉的酶解

将上述三角帆蚌肉匀浆液加水稀释,然后调节pH值为6-8,升温到40-45℃,然后加入酶制剂恒温酶解5h,得到酶解蛋白液;再经煮沸灭酶活处理,冷却至室温,离心或过滤后收集上清液,最后减压浓缩,即制得三角帆蚌肉酶解蛋白液。

步骤(1)中所述的三角帆蚌肉为取珠后的三角帆蚌肉。

步骤(2)中所述的加水稀释中三角帆蚌肉匀浆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2~1:3。

步骤(2)中所述的调节pH值为采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步骤(2)中所述的酶制剂为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L。

步骤(2)中所述酶制剂的用量为每克三角帆蚌肉匀浆液中加入800-1500U。

步骤(2)中所述离心的离心速度为5000-10000rpm,离心时间为5-20mi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86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