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无线移动存储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0997.7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7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胡思启;刘雷波;尹首一;魏少军;宋继强;王元陶;彭进展;毕成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无线 移动 存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无线移动存储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硬盘,以其体积小、容量大、读写快、携带方便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随着移动业务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智能设备来代替PC,这使得用户对移动数据的需求随之增高。传统的电子设备空间有限,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引入大容量的存储介质,比如移动硬盘,来扩展移动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非常灵活的方式与该移动硬盘进行交互。传统的移动硬盘通常都是通过USB数据电缆与PC交互,不太适用于移动设备。同时,大容量的移动硬盘在体积和重量上都偏大,不便于移动和携带。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智能移动终端受限于自身系统资源,计算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查找、下载、音视频转码等数据密集型的任务,因此要求移动硬盘除了具有大容量的存储能力,还需要拥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拥有Wi-Fi接口的无线移动硬盘,并推出了与其配套的一系列应用软件。移动终端通过安装这些应用软件,以无线的方式连接移动硬盘,并进行简单的读写操作。尽管如此,由于没有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支持,这类移动硬盘仍然不能胜任数据密集型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处理与数据及网络相关的任务,同时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智能无线移动存储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能无线移动存储设备,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移动设备相连;硬盘主体,所述硬盘主体用于提供数据存储;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硬盘主体相连,并对所述硬盘主体供电;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移动设备通讯,并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存储在所述硬盘主体中;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储存器用于存储来自所述处理器处理的临时数据;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为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存储器和处理器供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无线移动存储设备,处理器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因此,当该智能无线移动存储设备与智能移动终端连接时,处理器能够处理与数据及网络相关的任务,例如查找、下载、音视频转码等数据密集型的任务,从而减少移动终端对于向硬盘主体或者对硬盘主体中的数据的处理工作,减少移动终端的工作负荷。另外,该智能无线移动存储设备在具有大容量存储空间的同时,方便与移动终端等处理能力有限的设备之间的交互。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智能无线移动存储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包括第一存储器和闪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访问所述硬盘主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外接直流电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为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供电,并通过所述外接直流电源对所述电池充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为无线传输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USB接口。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无线移动存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0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