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小吃食品的方法及由此制造的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3055.3 | 申请日: | 2006-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0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贾姆希德·阿舒睐恩;劳里·J·基勒;德沃德·A·史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姆希德·阿舒睐恩 |
主分类号: | A23L1/212 | 分类号: | A23L1/212;A23L1/216;A23L1/164;A23L1/36;A23L1/20;A21D13/0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吴小瑛;菅兴成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小吃 食品 方法 由此 产品 | ||
1.制造小吃食品的方法,其包括:
(a)提供多个食物切件或食物成形件;
(b)将食物件与含有一种或多种酶的溶液接触,使溶液覆盖食物件的表面;
(c)然后在足以使食物件表面的酶失活的时间下热烫该多个食物件,其中食物件在热烫步骤后具有初始含水量;和
(d)将初始含水量降低到含水量约为0.5~10wt%的最终含水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液进一步含有一种或多种阳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阳离子由独立地选自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和VA族金属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物质产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阳离子由独立地选自钙盐、镁盐、钾盐、铝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物质产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阳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约为0.1~5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在步骤(a)后,将食物件与水溶液接触以从食物件表面除去游离淀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酶包括独立地选自淀粉酶、纤维酶、转化酶、果胶酶和淀粉葡萄糖苷酶组成的组中的物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酶在溶液中的浓度约为0.1~5w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食物件接触溶液的时间约为0.5~30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在一个或多个干燥器或烘箱中烹制食物件,所述干燥器或烘箱独立地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强制风力对流加热炉、流化床干燥器/烘箱、振动流化床干燥器/烘箱、撞击干燥器/烘箱、脉冲流化床干燥器/烘箱、旋转干燥器/烘箱、转鼓干燥器/烘箱、螺旋转鼓干燥器/烘箱、托盘式炉、固定干燥器/烘箱、螺旋烘烤器/干燥器、微波干燥器/烘箱、红外干燥器/烘箱、超热无风干燥器、真空干燥器、真空带式干燥器/烘箱和电阻干燥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在温度约为160°F~400°F下烹制食物件约0.5~40分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使食物件在第一温度下保持第一时间段,然后使食物件在第二温度下保持第二时间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食物件在第一温度下保持第一时间段,将初始含水量降低到含水量约为10~80wt%的中间含水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使食物件在第二温度下保持第二时间段,将中间含水量降低到最终含水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低于第一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食物件在第一温度下保持第一时间段包括在旋转干燥器、转鼓干燥器、螺旋转鼓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烘箱或振动流化床干燥器/烘箱中干燥食物件以除去多达约90wt%的初始水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食物件在温度约为160°F~400°F下干燥约2~40分钟。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食物件在第一温度下保持第一时间段包括在温度约为160°F~400°F下烹制食物件约0.5~40分钟。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食物件在第二温度下保持第二时间段包括在温度约为160°F~375°F下烹制食物件约4~35分钟。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最终含水量降低到约0.5~5wt%。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烫步骤(c)在一种或多种阳离子存在下进行。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阳离子由独立地选自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和VA族金属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物质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姆希德·阿舒睐恩,未经贾姆希德·阿舒睐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30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